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附带影响(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上,共和国政府一直鼓励希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生育孩子的夫妇收养他国孤儿,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在2035年通过的养育补贴条例中就明确规定,收养的孩子享受同样的补贴标准。也就是说,即便从国外收养孩子,也能得到国家补贴。

    印度战争,给共和国提供了一个机会。

    按照国际妇女儿童援助组织做的评估,因为印度战争伤亡惨重,以及印度夫妇的平均生育年龄偏低,生育率较高等等,所以印度大约存在3500万到4000万名战争孤儿,以及“半孤儿”(指丧失了父亲c母亲不具备抚养能力)。当然,这家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机构没有忘记在报告中提到,如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与帮助,半数以上的战争孤儿与半孤儿将遇到生存问题,并且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下,伸出援助之手的不仅是共和国。

    到2036年底,包括法国c德国c英国c瑞典c荷兰c比利时c意大利c西班牙c俄罗斯在内的20多个发达国家的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到印度收养战争孤儿的政策,比如法国政府就承诺为收养印度战争孤儿的家庭每年提供至少12000欧元的生活补助,并且给予收养孤儿全部公民待遇。

    事实上,所有支持收养孤儿的国家,都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别的不说,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比共和国乐观。21世纪初,俄罗斯的人口总量接近15亿,而到2035年的时候,已经减少到了11亿,相当于每年减少上百万人。毋庸置疑,在30多年内人口骤减26,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要知道,就算对共和国来说,2035年的人口也只比2001年的减少了23。正是如此,在经济发展向好之后,俄罗斯政府一面顾虑民众生育,给予养育了孩子的夫妇很大的社会特权,用一些俄罗斯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在俄罗斯,孕妇享受总统级别的待遇;另外一方面,也在积极吸纳移民,特别是前独联体国家的移民。

    可以说,当时除了人口一直正增长,且膨胀速度比较合理的美国没有鼓励公民去印度收养战争孤儿之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然,共和国的行动规模最大。

    到2037年初,超过20万家庭在政府登记,表示愿意收养印度的战争孤儿,其中四分之一的家庭已经收养了战争孤儿c或者签署了收养协议,少数家庭甚至收养了2个以上的战争孤儿。比如一对来自陕西西安的夫妇就在加尔各答收养了四个女婴。可以说,当时政府的工作效率已经赶不上公民的收养速度了。当然,相对于共和国的庞大人口基数,20万家庭最多只总量的万分之六,也就是每一万对夫妇中,只有六对夫妇愿意收养孤儿,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对收养印度孤儿的事情并不热心。更重要的是,在20万个家庭中,不能生育的占到了八成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有生育能力,而且喜欢孩子的夫妇情愿自己生育,也不愿意领养孤儿。由此可见,共和国公民的传统思想仍然很严重,至少很多处于生养年龄的夫妇无法接受其他肤色的子女。

    收养战争孤儿只是附带影响的冰山一角。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也是附带影响的一部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中央政府每年花几千亿帮印度修铁路c建学校c盖医院简直就是在浪费共和国纳税人的钱,但是精明的商人不会这么想,更不会放过大好的赚钱机会。事实上,共和国政府投在印度的钱,没有一分是白白花掉的。说简单点,钱存在银行里,永远都是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变成更多的钱。印度战后重建需要修筑几十万千米的公路c几万千米的铁路c几千所学校c几千所医院,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这些多需要生产,都需要投入,而在印度当局与印度民营企业没有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