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共和国模式(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显然,巴希尔是幸运的。

    巴希尔发动政变的时间是1989年6月30日,当时共和国与西方世界的10年蜜月期刚刚结束。换句话说,如果巴希尔提前几个月发动军事政变,恐怕结果就将截然不同了。政变之后,巴希尔立即与共和国当局取得联系,得到了共和国承认与援助,并且在共和国的秘密指导下成立了“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以军事管制的方式度过了政变后的艰难时期。直到4年多后的1993年10月份,政变产生的影响已经消散后,巴希尔才解散革指会,亲自担任总统,并且在1996年3月与2000年12月的两次大选中获得连任。

    执政初期,巴希尔推行过很多极端政策,比如解散议会c内阁及地方政府,取缔一切政党,停止一切非官方新闻机构的活动;1991年宣布实行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政治c经济c社会生活的方针和政策的准则;1999年与一起发动政变的战友c国民议会主席的图拉比分道扬镳,由此引发持续10多年,导致数十万人丧生c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的内战。政权得到稳固之后,巴希尔纠正了早年犯下的错误,比如在1996年举行正式大选;1998年颁布新宪法,明确规定言论c结社自由与政治协商原则,承认宗教平等c信仰自由,当年就有30个党派注册成为合法政党;2004年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也就是图拉比成立的武装组织进行停战谈判;2006年与东部组织,即“东部阵线”进行和谈,并且签署了停火协议;2010年与包括达尔富尔地区主要组织“公正与平等运动”在内的多个组织签署了结束冲突和实现和平的框架协议,为结束持续了10多年的内战与持续了近10年的达尔富尔冲突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绝大部分西方新闻媒体看来,巴希尔在晚年纠正错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政权稳固,将国家权力平稳顺利的交给其长子,实现类似于叙利亚的世袭统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和国的影响,看得出来,苏丹国内改革有很多共和国的影子,一些新闻媒体甚至戏称苏丹当局照搬了“共和国模式”。

    这么做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管是从国家的高度看,还是从民众的角度看,都是好事。

    巴希尔政变前,苏丹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个国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c拥有丰富自然资源c人口不到3000万的国家,竟然比很多没有资源的非洲国家还要贫穷,说得不好听,就算卖土地,也能卖出几个富翁来。长期贫困,归根结底是苏丹的发展方式出了问题,民选政府按照西方顾问的建议制订国家政策,结果是在苏丹投资的西方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苏丹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军事政变。巴希尔政变后的10年,也就是21世纪前,苏丹的情况仍然非常糟糕,除了内战之外(实际上当时苏丹的主要武装只有东部地区的“东部阵线”,内战还不是很激烈),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全面制裁,让苏丹受到孤立。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随着共和国逐步加大投入,苏丹的经济发展才有了起色,在2005年左右,其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00美元,在2015年的时候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成为了非洲地区相对富裕的国家。大萧条期间,苏丹是非洲地区3个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一,而且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除了在南部地区发现的稀有金属矿藏之外,与逐步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短短几十年内,苏丹创造了一个由一个的奇迹。

    按照联合国在年初公布的数据:2040年,苏丹人口数量为6200万cgdp总计6318亿美元,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比2039年增长了117,在全球188个国家与地区中排第51位;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