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考察(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多呆三天,我想到下面去看看。”裴承毅笑着说道,“你也知道,我这人比较喜欢从基层了解部队的情况。虽然南亚战区的大部分作战部队都参加过印度战争,有的还参加过在索马里与也门的维和行动,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兵做的走,升官的升官,真正留在基层的并不多,部队的战斗力肯定受到了影响。如果说印度战争是摧枯拉朽,那我们这次要面对的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恶战了。不到下面去看看,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我连觉都睡不好。”

    “与六年前相比,现在的部队完全不一样了。”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我陪你下去。反正那些新来的参谋也不想见到我,这几天也没别的事情,我也好久没有到基层去过了,我们一起去转转。”

    袁晨皓都这么说了,裴承毅也没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的两天,在袁晨皓的陪伴下,裴承毅先后视察了驻扎在附近的几支部队,包括常驻瓜达尔港的巡防舰队(主力是几艘大型海事警备舰,也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海盗的准军用舰艇)c驻扎在吉吉的海军航空兵(常驻力量只有30多架大型飞机,其中半数是配合海事警备舰对付海盗的远程巡逻机,其他的都是隶属于空军的支援航空兵,却由军情局c以及国防部的国防安全局控制的大型电子飞机,也就是所谓的间谍飞机)c驻扎在伯斯尼的海军陆战队(常驻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与一个军事情报连,但是该基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容纳三个陆战旅)。

    这次视察,给裴承毅最大的印象就是,新面孔太多了。

    印度战争后期,也就是攻占了海得巴拉,在向班加罗尔推进之前,裴承毅到基层部队走访了一圈,认识了很多基层军官。6年过去了,南亚战区内的部队没有更换,军人却全都变了样。拿基层军官与士官来说,参加过印度战争的不到一成,其余的要么退役c要么升为中高级军官。另外,第三次军事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部队大量裁员,大批基层军官趁着还比较年轻c能够融入社会,选择了主动退役,而具有这种魄力与想法的,往往是优秀军人。

    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部队战斗力下降。

    要知道,为了准备印度战争,藏南冲突之后,共和国不但没有裁军,还想方设法的把参加过战斗的老兵留了下来,并且提拔了一大批拥有实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到印度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状态,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内,将第一人口大国修理得服服帖帖。印度战争之后,王元庆把重点放在了国内政治改革上,并且一再强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有理由相信,王元庆早就料到中东地区不会太平静,不然不会在离任前做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放在几年前,王元庆也不大可能相信中东危机会演化成一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说简单点,如果王元庆料到共和国会卷入中东战争,而且很有可能在战场上面对美国,不管他是否愿意,都不会在2036年发起第三次军事改革,甚至不会让顾卫民接班。

    虽然一次考察得不出结论,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共和队绝对不是6年前的那支虎狼之师。

    万幸的是,中东地区不是南亚地区,共和国不需要为之拼命。

    4月22日下午,裴承毅离开瓜达尔港,动身返回北京。

    临行前,他在袁晨皓的面前给李存勋打了电话,希望李存勋能够想办法尽快为南亚战区补充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参谋。虽然这件事情应该找总参谋部,但是李存勋知道裴承毅与林啸雷的关系,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正是如此,在裴承毅乘坐的e一1专机从吉吉航空兵基地一起飞的时候,第一批参谋已经到战区司令部报道了。

    回国途中,裴承毅写好了视察报告。

    虽然把制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