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军事储备体制(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挥部。

    这件事情也没有让裴承毅操心。袁晨皓安排好了战区司令部的工作之后,就将赶望德黑兰,在伊朗当局的协助下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设置前线指挥部。因为共和国在伊朗没有军事基地,所以必须从长远考虑,在哪里设置前线指挥部,应该由总参谋部c或者军情局决定。裴承毅没有问李存勋,按照他的猜测,李存勋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而且地点应该在伊朗西部邻近伊拉克的某处综合型军事基地内。因为苏劲辉还没有返回总参谋部,而且在局势明朗之前,共和国不应该表现得过于积极,至少不应该让外界认为共和国想打仗,所以叙利亚那边的前线指挥部暂时由刘晓宾负责。万幸的是,叙利亚方向上的重点是戈兰高地,所以前线指挥部肯定得面向戈兰高地,变化的余地并不大。

    两处前线指挥部的关键问题都是人员。

    虽然没有详细询问,但是裴承毅相信,以李存勋的能耐,替两个前线指挥部召集几百名参谋不是什么难事。不管林啸雷多么厉害,只要李存勋还是军情局长,他就得给李存勋面子。

    次日,裴承毅离开了北京。

    按照李存勋的安排,战争计划由联合司令部制订,不应该交给袁晨皓负责,所以裴承毅必须得提前赶望瓜达尔港,着手制订战争计划。

    飞机起飞前,李存勋派人送来了好几份资料。

    因为离开军队好几年,加上第三次军事改革产生的影响,所以裴承毅需要花点时间了解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重点就是第三次军事改革。

    印度战争之后,当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消除了最后一个切身威胁之后,共和国将逐步削减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将更多的财力用在经济建设上。事实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目的确实如此。问题是,减少军费开支绝对不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唯一目的。

    在提出改革的时候,王元庆就提到,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军事力量转型。

    说简单一点,就是针对新的战略目标建设新的军事力量。

    众所周知,自从纪佑国发起第一次军事改革开始,除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战略目的之外,共和事力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地区,为创建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际同盟体系提供帮助。毋庸置疑,20多年来,共和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两个任务。随着最后一个强敌倒下,除非共和国愿意通过战争彻底打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不然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国家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虽然有人认为,共和国与俄罗斯迟早会干上一场,但是俄罗斯是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准大国,共和国不可能像对付印度那样对付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幅员极为辽阔,所以共和国也不可能像对付日那样对付俄罗斯。总的说来,就算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会愈发明显,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霸主,共和国与俄罗斯就有和平共处的基础,在此之前,双方不大可能因为历史上的遗留问题而爆发战争。事实上,共和国在蒙古问题上一拖再拖,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想与俄罗斯翻脸,更不希望在需要集中力量应付美国的时候分心对付北面的强邻。

    受现实情况的影响,军事转型在所难免。

    从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内容来看,削减陆军c增强空军c提高海军的地位c设立天军都算得上是军事转型的重头戏。落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别的不说,在大量裁减兵员的时候,共和国陆军最后一个实现了“全职业化”。准确的说,就是士官取代士兵,成为军队里的骨干力量。到2040年底,共和国陆军总兵力不到50万,除掉大约5万名军官之外,剩余的45万多名军人中,士官就有37万,其中只有11万是技术士官,其余的26万均是基层部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