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精小强悍(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力量,也就不用保有太多的武器装备。最后就是伊拉克当局不打算继续听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使唤,就得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

    军情局也从中获益匪浅。别的不说,伊拉克淘汰的所有旧装备都通过军情局暗中控制的2家二手军火贸易公司销往非洲与中南美洲,虽然伊拉克当局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但是军情局按照一半对一半的分配比例,也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在帮助伊拉克打造一支精小强悍的国防力量。

    2040年底,伊拉克国防军总兵力不到18万,陆军14万c空军3万c海军6000(包括一个规模在4000人左右的陆战旅)。陆军中,主力部队为1个精锐装甲旅c2个装甲旅c4个机步旅c4个步兵旅c4个炮兵旅c2个远程炮兵旅c8个防空旅与2个特种旅,总兵力大约12万,另外还有2万名文职军人。空军下设4个防空战斗机联队c6个多用途战斗机联队c1个攻击机联队(计划用来组建陆军航空兵,只是暂时编在空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与3个支援联队,装备包括344架战斗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近500架,从规模上讲已经是海湾地区仅次于伊朗与沙特空军的第三大空军,也是中东地区的第七大空军。海军方面,因为出海口狭窄,所以规模非常小,不值一提。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国防军就是共和队的“缩小版”。

    因为在帮助叙利亚整编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专门负责对外军事合作项目的军情局就掌握了阿拉伯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积累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经验,所以在协助伊拉克整顿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军情局派去的军事顾问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没再采取几步走的方法,而是一步到位的为伊拉克建立起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防军事体系。

    除了装备与编制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指挥系统。

    事实上,指挥系统才是决定军事体制的基本因素。

    过去数年之内,伊拉克当局只花钱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共和国从来没有对外销售过的战略指挥系统。准确的说,应该是“多功能战术指挥与情报管理系统”。要知道,这是共和国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的指挥系统,各大战区司令部的指挥系统也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虽然在出售给伊拉克的时候,并没提供软件的原代码,而且针对伊拉克的实际情况做了精简,但是为了避免泄密,共和国仍然与伊拉克当局签署了一份安全协议,既在伊拉克的军事改革完成之前,该系统的安全系统由共和国派遣的专门人员负责。

    为了配合先进的指挥系统,共和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伊拉克培训军事人员。

    从2037年底开始,每年都有上千名伊拉克军官到共和国留学深造,其中一半接受为期1年的速成培训,其余的接受2到3年的高级培训。到2040年,共和国已经为伊拉克培训了2000名陆军军官c800名空军军官(其中500人是在2040年底回国的飞行员)c以及大约500名高级参谋。

    这些伊拉克军人回国之后,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军队的骨干力量。因为伊拉克军队的规模相当有限,陆军基层军官在5000人左右,空军飞行员不到1000人,所以到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军官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再过10到20年,当这些在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伊拉克军人成为将军与高级军官的时候,伊拉克军队的性质就再也难以改变了,伊拉克与共和国的关系更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共和国肯在伊拉克军人身上投入数十亿元的培训费用,摆明了想控制伊拉克的军事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人还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带回了伊拉克。

    按照军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