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沟通(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舰载航空兵的持续作战能力远不如岸基航空兵。从基本构造上也能解释这种情况,即承载舰载航空兵的航母是一种立体集约型的作战平台,而承载岸基航空兵的航空基地是一种平面分散型的作战平台。

    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须尽快投入空军。

    问题是,如果过早动用空军,共和国的战争意图就太明显了,从而会在国际斗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事实上,在战斗打响之前,裴承毅也不可能动用共和国空军,甚至不能用运输机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

    针对这一情况,裴承毅只能动“歪脑筋”。

    与伊朗c伊拉克c叙利亚进行谈判时,裴承毅通过军情局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即三个国家的空军要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24小时之内承担50的空中作战任务,另外50的空中作战任务将由共和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承担,而在开战后的24小时之内,共和国空军将完成兵力调遣与投送工作。

    也就是说,空军将在24小时之内向前线部署至少500架作战飞机与100架支援飞机。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然,这不是裴承毅的承诺,而是空军司令雷靖鸣上将的承诺。

    作为在空军服役了40多年,先后辅佐了数位空军司令,直到62岁才以上将身份成为空军一把手的空军上将,雷靖鸣绝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开玩笑。

    事实上,实现“24小时到达与部署”,正是空军努力追求的现实目标。

    按照雷靖鸣在2037年上任后提出的空军改革方案,在以支援航空兵c特别是全球兵力投送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空军首先得从自身做起,实现在24小时之内向距离本土5000千米范围内的任何一处热点地区投送一支规模与战斗力不亚于地区性强国空军总体势力的空中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在全体动员的情况下,向500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投送7个战术航空兵联队。

    这里说的投送,主要是指地面保障设备,以及持续作战所需的弹药物资。

    虽然战术航空兵的战斗机可以在加油机的支援下直接飞往目的地,但是要想确保部队持续作战,就得向前线投送包括地勤人员c保障设备c备用零件c通信设施c乃至人员基本生活设施设备在内的所有保障物资,以及满足作战需要的燃油c弹药等作战物资。

    别看空军是空中作战部队,其留在地面上的装备肯定比飞上天的多得多。

    按照共和国空军的编制,1个装备j一17多用途战斗机的战术航空兵联队的地面保障车辆超过300台,平均1架战斗机需要4台车辆,而地勤人员超过500人,平均1名飞行员对应3名地勤人员。运送这些设备与人员,需要动用12架y一15大型运输机c或者18架y一16多用途运输机。虽然在雷靖鸣发起改革后,空军花了很大的力气“减肥”,但是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增添了不少后勤保障设施,比如装在12个集装箱内的c为全联队的飞行员与地勤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综合勤务支援与生活保障系统”就能塞满3架y一15或者4架y一16的货舱。

    除了保障设备,战斗物资的运送工作更加麻烦。

    即便按照中等强度出动,1个j一17多用途战斗机联队每天消耗的物资都需要动用20架y一15或者28架y一16。由此可见,如果出动7个战术航空兵联队,空军拥有的运输机就得全部用来运送弹药。

    万幸的是,在海湾地区作战,暂时不用考虑空运作战物资。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主要部署在以胡齐斯坦省为中心的伊朗南部地区,以及以巴士拉为中心的伊拉克东南部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有大型港口,而且都有比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