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陡增变数(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斗旅方面,第十战斗单位是唯一采用“减量配制”的作战部队,不但编制规模比其他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小得多,而且所有主战装备都是按照最低防护标准配制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在前线提高防护等级。这么安排也是有道理的,毕竟dz一31c在标准防护下的战斗全重超过了30吨c最大防护下的战斗全重更是接近40吨,y一16最多只能运载1辆,而在最低防护下,dz一31c的战斗全重只有27吨,y一16能够同时空运2辆。db一30d的情况也相差不大,最低防护下,y一16能够同时空运2辆外加2个步兵班的全部人员与物资,而标准防护与最大防护下,只能运送1辆加1个步兵班。作为战略机动部队,肯定得优先确保部队的空运效率,减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炮兵旅方面,第十战斗单位率先采用了能用y一16空运的新式供电系统,以及y一16能够一次运送2辆的紧凑型电磁炮,还将每个营的电磁炮数量由24门减少到了18门。这么做一是为了降低空运压力,二是新式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有所降低,只能支持18门电磁炮。更重要的是,陆军对印度战争中的炮火支援做了总结,得出的结论是,配备18门电磁炮的炮兵营的作战效率比拥有24门炮的炮兵营高得多,不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在战斗中合理减少弹药消耗量。说直接一点,就是炮兵的配制过于强大,导致战斗浪费大,从而增大了战争开支。

    相对而言,变化最大的是支援旅。

    仅从兵力上讲,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就是10个支援旅中常备规模最大的一个。即便在和平时期,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常备兵力也在12000人左右,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一个步兵师的人数。导致支援旅规模巨大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战略机动部队,第十战斗单位必须做好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转移的准备,因此必须编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战术空运部队。事实上,第十战斗单位也是唯一拥有战术空运力量的战斗单位。

    和平时期,支援旅下设的战术空运指挥中心可以调动60多架dz一25e与20多架y一14f战术运输机。战时情况下,该指挥部可以指挥一个航空支援旅的200多架dz一25e与100多架d一26d。换句话说,在必要的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能够拥有一支旅级规模的陆军航空作战部队。

    可以说,这就是第十战斗单位的最大特色。

    因为dz一31c与db一30d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防护等级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调整,所以其他战斗单位也可以在减配的情况下,达到与第十战斗单位相当的战略机动能力。在中东战争爆发之前,所有战斗单位都进行过跨度在5000千米以上的战略机动训练。要想体现第十战斗单位的独特能力,就得在战术空运上做文章。不管怎么说,战略运输机只能将部队运送到相对安全的大型机场,不可能像垂直起降运输机那样,把部队投送到战线后方,甚至直接把部队送上战线。可以说,“最后100千米”(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标准,交火线附近100千米是战区的最小范围)往往成为了限制部队战斗力的最大障碍。印度战争已经证明,部队的战场突击能力非常关键。

    第十战斗单位成军之后,一直在共和国西南地区的大山里训练,就是要让部队尽快掌握战术级别空中机动的方式与战术。

    虽然扎格罗斯山区的植被覆盖率远比不上共和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但是两地的地形多非常崎岖,不太适合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是小股精锐突击部队的天堂。空降兵本来就擅长单独作战,拥有了装甲力量的空降兵,更加擅长小规模战斗。

    不管怎么说,杜奇威没有理由不重视这支已经到达伊拉克北部地区的部队。

    虽然按照cia与nsa提供的情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