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左钩拳(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做出了郑重承诺,保证在7月4日天亮前,把欧洲军团的全部作战部队都送到锡尔特,并且用空运的方式,为布吕歇尔提供数万吨物资,确保欧洲军团能够坚守10日以上。杜奇威的要求也只有一个,即不管怎么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守住锡尔特,绝不能后退半步。

    由此可见,直到这个时候,杜奇威仍然认为锡尔特将是战斗前线。

    这个时候,杜奇威犯了第三个错误,即严重低估了第十战斗单位的突击能力。

    严格说来,这也不是杜奇威的问题。

    共和国陆军以空中突击的方式打下卡瓦尔之后,杜奇威就紧急联系了史塔克,要他搞清楚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部署情况,特别是战术运输机群的部署情况。3日上午,nsa就提供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即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运输机群还在转移,不可能在4日之前发挥太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在4日之前,第十战斗单位还得在地面机动,不可能像空中突击部队那样越过美军防线。

    正是这封情报,让杜奇威降低了警惕。

    当然,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

    锡尔特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因为土耳其没有石油c也没有足够的煤炭c更没有先进的技术,所以在20世纪与21世纪初期,修建了很多水利电站,其中很多就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高原河谷中。也就是说,底格里斯河上由几乎都是人造湖泊。这些水库,无疑是地面进攻部队的天然屏障,而这倒天然屏障就横在了第十战斗单位与锡尔特c巴特曼c迪亚巴克尔等军事重镇之间。虽然任何地面部队在发动进攻的时候都会带上工程部队,但是工程桥梁只能用在河流上,在以千米为单位计算宽度的水库上,桥梁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要想渡过底格里斯河上的水库,就得使用舟艇。虽然共和国陆军有足够的舟艇(就算没有,也能从海军陆战队借用),但是这些舟艇都在国内,而且都得依靠空运。也就是说,在空运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肯定得另觅他途。

    正是如此,杜奇威才坚信裴承毅会攻打锡尔特。

    事实上,杜奇威的判断没有错。

    第十战斗单位没有足够的舟艇,也无法及时获得支援。虽然可以用充气橡皮艇c甚至帆板将人员送到水库的北岸,但是所有重装备c以及绝大部分车辆都无法渡过水库,也就无法对北岸的军事重镇构成威胁。

    问题是,渡过水库一定需要舟艇吗?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提醒了李东石。陆军中将给出的答复很简单,第十战斗单位是空降兵改编来的。按照李东石的要求,只要为他提供一支能够运送1个营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他就能够打下巴特曼。

    正是如此,那批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把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警卫营送到卡瓦尔后,就直接飞往吉兹雷,伴随第十战斗单位行动。

    7月3日夜间,第十战斗单位打下了巴特曼南面c底格里斯河南岸的哈桑凯伊夫。

    与李东石预料的一样,守卫哈桑凯伊夫的土军在投降之前就炸掉了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更重要的是,桥对面就有美军守卫,就算土军不炸桥,在第十战斗单位的装甲部队驶上大桥之后,美军也会炸桥。因为无人侦察机拍下了美军在桥上安置炸弹的照片,所以李东石也没有想过从桥上渡过底格里斯河。

    稳住阵脚手,李东石一面要求留在后面的炮兵压制对岸的美军,一面组织空中突击。

    不得不承认dz一25e的空运能力确实强大。

    在运送步兵的时候,dz一25e能够一次投送一个排的30多名战士。如果以吊挂的方式运送主战装备,则能运送1辆减配的dz一31c或者1辆标配的db一30d。因为只需要将部队与装备送到几千米外的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