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 果断调整(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第八战斗单位与第五战斗单位准备的作战物资。按照裴承毅的估计,杜奇威没有急着轰炸桥梁隧道,不是他不想炸,而是美军战略航空兵的打击能力只有这个程度,因此只能在第二轮轰炸中对付桥梁隧道。因为美军的绝大部分战略轰炸机都部署在本土,在整个欧洲地区,只有英国斯塔福德郊区的空军基地能够支持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所以第二轮轰炸最快也要等到6日夜间,也许会拖到7日凌晨。

    看上去,裴承毅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事实上,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

    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军轰炸机使用了最先进的空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而且投掷量在1000枚左右。因为美国在叙以战争之后就增加了弹药库存量(理由就是为以色列提供战略储备),ag一1a的存货在3000枚以上,也许已经超过了5000枚,所以美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至少还能用这种导弹执行2次打击任务。如此一来,裴承毅压根就不用考虑拦截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因为在打击桥梁隧道等没有直接掩护的民用目标时,美军的轰炸机可以在北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上空发射导弹,不需要进入西地中海,也就不会进入共和国空军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拦截区域。杜奇威在第一轮轰炸中基本上全部选择高价值军事目标,就是不想在第二轮轰炸的时候让战略轰炸机冒险。

    美军的轰炸机可以在24小时之内执行第二轮轰炸任务,裴承毅却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加强防御。再说了,需要防卫的道路桥梁太多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拦截系统,也就只能挑几座最重要的桥梁进行防御。正是如此,在考虑应对战术的时候,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杨少勇确定1条或者2条主要地面补给通道,在尽量缩短路线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尽量少通过容易被摧毁c而且无法架设机械桥梁的大河。不管怎么样,至少得保住1条地面补给通道。

    从实际情况来看,最佳选择是把后勤补给中心设在阿勒颇北面的阿扎兹与盖特马,而不是像之前计划的那样,把补给中心设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杰拉布鲁斯,因为从阿勒颇前往杰拉布鲁斯,需要3次经过幼发拉底河!

    问题是,把补给中心向西移动上百千米,将带来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北上进攻的部队,首先就得从部署在伊斯肯德伦的美军的眼皮子底下经过。

    说直接一点,美军拦截第八战斗单位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毫无疑问,这就是杜奇威想要达到的目的!

    军情局早就提供了确切消息,运送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的快速船队肯定会在6日夜间到达伊斯肯德伦。因为这两支部队在出发前就做好了战斗准备,而且快速船队里的大型船只上有完备的生活与训练设施,3艘拥有宽大甲板的三体船上甚至还有射击场,所以2个美国陆军师在伊斯肯德伦上岸之后就能投入战斗。

    在此之前,裴承毅把突击地点选在了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就是希望避开2个美军主力师。虽然这会将进攻部队的侧翼暴露在美军面前,但是裴承毅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与美军交战,而是希望利用更快的速度与小亚细亚的复杂地形摆脱美军。因为所有补给都只能通过空运与空投完成,而能够使用的又只有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所以为了提高空运效率,必须把补给中心放得靠前一点。

    可以说,改变突破地点,带来了很多问题。

    与美军正面交战不说,还有可能遭到美军的反击。裴承毅不会指望杜奇威犯错误,只要杜奇威稍微冷静一点,就知道打下进攻部队的补给中心,要比围攻进攻部队更有效。阿扎兹与盖特马距离伊斯肯德伦都不到200千米,距离海岸线更是不到100千米。因为共和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没有进入地中海,所以杜奇威甚至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只需要让正在东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