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宝刀不老(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因此在进攻开始后不久,他就下达了加快进攻速度的命令。

    必须承认,年纪并没改变凌云霄的战术风格。

    与当年的77军一样,在攻坚战中,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依然犀利无比。

    在第十战斗单位转移重点之前,凌云霄就用袁晨皓特别派来的20多架dz一25e垂直起降运输机将3个战斗营的兵力送到了锡尔特的西北c西南与东南方向上,加强了这三个方向的包围力度。按照凌云霄的安排,这3个营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部队撤出战斗之后,将美军紧紧的锁在包围圈内。为了加强这道包围圈,凌云霄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安排,那就是让3个战斗营各与3个炮兵营建立直接通信联系,在防御作战的时候炮兵营优先为这3个战斗营提供炮火支援。也就是说,为了阻止美军突围,凌云霄让9个炮兵营执行火力封锁任务。从后面的战斗来看,如果没有这个安排,就算3个战斗应的官兵能够守住防线,也无法将阵亡数字控制在500以内。

    部署好防线,第一战斗单位才开始进攻。

    这个时候,已经是8日的中午了。也就是说,为了围死美军的欧洲军团,确保全歼这支总兵力超过2万的作战部队,凌云霄花了大约一半的时间,做足了“前戏”,让后面的进攻变得犀利无比。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做足了准备,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就势不可挡。

    从战场时间(巴格达时间)13点30分开始,第一战斗单位的6个战斗营兵分3路,每2个营为一路,从北c东北与东面发动进攻。为了提高进攻强度,每个营都能直接与2个炮兵营联系,并且获得快捷的炮火支援。为了确保火力通道畅通无阻,凌云霄不但申请了数架大型无人侦察机提供通信支援,还中断了除战术之外的所有通信联络。

    亏得是凌云霄,如果换成别人,袁晨皓肯定不会答应。

    要知道,在第一战斗单位攻打锡尔特的时候,前线指挥官袁晨皓只能从战术共享信息平台上了解前线的战斗情况。因为在激烈的战斗中,没有任何部队会及时更新战术情报,甚至没有任何部队养成了在交战中更新战术情报的习惯,所以从战术信息共享平台上,只能获得已经过时的战术信息,也就无法根据这些战术信息来指挥部队作战。正是因为不需要指挥第一战斗单位作战,所以袁晨皓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根据第一战斗单位提交的战报,3路进攻都打得非常惨烈。

    用凌云霄在战后的话来说,欧洲军团确实是美国陆军中第一支完成了改编工作的王牌部队,不但拥有非常先进的装备,还拥有十分灵活的战术,以及强悍的战斗意志,基本上代表了美军的最高战斗力。但是从实际的战斗结果来看,攻打锡尔特的战斗很激烈,却远远够不上“惨烈”的标准。不管怎么说,第一战斗单位的伤亡总数刚过2000人,而且美军的伤亡数字也刚过10000人。在其他那些达到了“惨烈”标准的战斗,比如空降153旅守卫兰契的战斗,伤亡数字肯定是这两个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为通信不畅,所以只能从第一战斗单位的战报与一些老兵的回忆来了解当时的情况。

    战报没什么好说的,真正公开的战报都经过军情局处理,其中一些对共和国或者共和队不利的内容肯定被删除了,一些涉及到保密的内容也被删除或者修改,摆在老百姓面前的,肯定是光鲜不过的战斗过程了。

    相对而言,一些老兵的回忆更加值得信任。

    按照一位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在战斗中丢掉左胳膊的坦克兵的回忆。从一开始,战斗就不是很顺利。进入城区之前,美军的新式反坦克导弹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战损的坦克战车中,接近三分之一都是被美军的新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