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防守反击(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型战舰都有性能缺陷,但是经过改进之后肯定能够服役到2050年之后。美国海军将替代“朱姆沃尔特”级与“班布里奇”级的战舰建造工作提前,要么扩充海军规模,要么处理掉大批正值壮年的战舰。事实上,美国海军后来采用了这两个办法,即扩大了舰队规模,又把部分战舰(主要是第一批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以二手装备的方式出售给了友好国家。

    事实上,美国海军的替代战舰没能在2030年之前下水服役。

    不是国会不愿意花钱为海军才够更多的战舰,也不是造船厂没有做好准备,而是几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其中就包括专门为其研制的远程电磁炮系统。

    虽然与陆军的电磁炮系统相比,海军对集成度与系统质量的要求低得多,只要能够塞进一艘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就行了,但是海军对电磁炮系统的最大射程,特别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射程有非常高的要求。

    一开始,美国海军就盯上了“螺旋电磁炮”,希望取得突破。

    事实证明,美国海军过于好高骛远。要知道,到2040年,受几向关键技术限制,螺旋电磁炮还不具备实战应用能力。在2030年开发出能够装备大型战舰的螺旋电磁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受此影响,美军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一拖再拖。

    到2030年,别说下水,就连建造工作都没启动。美国海军再也等不下去了,只能采用备用方案,即利用改进的轨道电磁炮来武装新式战舰,并且在战舰上留下改进空间,以便今后安装螺旋电磁炮。

    为了降低成本,美国海军参照ddg1000与cg21的做法,让防空巡洋舰与多用途驱逐舰采用基本相同的舰体。其实在设计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明确提出,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可以适当增大,但是舰体与多用途驱逐舰的通用率必须得到60,绝大部分内部机电设备都要做到通用,以降低采购与维护成本。事实上,早在2030年之前,在竞标中取胜的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就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完成了舰体的基本设计工作,只有与舰炮有关的模块没有落实。

    正是如此,在2031年,通用电器公司船舶分公司就拿出了详细设计方案。

    次年初,美国海军将这种承担着太多希望的驱逐舰命名为“詹姆斯劳伦斯”级(此人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即美英战争中的美国海军上校,指挥“切萨皮克”号作战,因作战勇猛而著称,并且在绝境中喊出了“不要弃船”的口号,最终因伤逝世,死后被多次追认为英雄,并且先后在哈里法克斯c波士顿与纽约被安葬)。希望以此唤起美国海军官兵的荣誉感与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同时,美国海军还与造船厂签订了购买3艘战舰的合同。为了保住仅有的两家大型造船厂,美国海军按照约定,将第三艘“劳伦斯”级,即“佩里”号的建造工作交给了诺思罗普公司。

    2037年,“劳伦斯”号c“米切尔”号与“佩里”号相继服役。

    因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第一批次21艘无法配备电磁炮(不是不能改装,而是需要加长舰体,费用过于高昂),所以美国海军以每年3艘的速度建造“劳伦斯”级,计划在2043年取代所有第一批次的“朱姆沃尔特”级。到2041年初,除了刚刚服役还不具备战斗力的2艘之外,美国海军总共有12艘“劳伦斯”级驱逐舰,其中9艘在大西洋舰队,3艘在太平洋舰队。

    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9艘全都跟随航母,在东地中海活动。

    与“朱姆沃尔特”级相比,“劳伦斯”级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火力。或者说,设计的时候,该级驱逐舰就把火力要求放到了首位。如此一来,“劳伦斯”级成为了美国海军中第一种装备可控聚变反应堆的大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