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战术创新(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舰,那么在20到30年之后,就将面临同时更换大量战舰的巨大压力。因为战舰的建造周期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武器装备,所以在持续20到30年的发展之后,海军的规模将增大好几倍,到时候同时更换大批战舰,必然导致海军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用成语来说,在发展初期就提高速度,等于“揠苗助长”。只有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并且持续不断的建设50年,即在两代人期间内以正常速度稳步发展壮大,共和国海军就能超越美国海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坏处是,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保持50年以上的旺盛期。因为海军的特殊性,即漫长的建设周期c巨大的财力投入c长期的思想建设等等,所以在任何一个有实力问鼎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都将海军当成战略力量进行建设。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日本都制订了长达数十年的海军发展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前苏联的海军发展周期都长达20年。如此漫长的发展周期,足以让那些没有实力争夺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原形毕露。事实上,德国与日本就倒在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之中,前苏联解体也与海军军备竞赛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共和国来说,能否在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中保持稳定,并且完成竞争对手根本不需要的国内体制改革,远比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困难得多。正是这个弊端,让共和国在发展海军的时候小心翼翼。

    对于后起之秀,通过技术与战术创新增强自身实力,绝对是不二法门。

    从事后的角度看,将电磁炮c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等等新式武器装备推向海战战场,就是要借此抵消美国海军的强大优势。事实上,共和国海军不可能在短短20年内打造出15支航母战斗群。以共和国的实力,在2040年的时候维持9支航母战斗群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当然,海战战术创新绝非易事。

    航母与航空兵能够称霸海洋战场,将战列舰送进博物馆,根本原因就是航空兵拥有远远超过舰炮的打击范围与打击效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来说,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距离在350千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500千米,而当时舰炮的最大射程只有40千米左右,基本上是舰载航空兵的十分之一,其打击效率也差不多是舰载航空兵的十分之一。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战列舰自然不是航母的对手。

    要想改变海战战术,让航空兵成为历史,至少让航空兵在制海作战中成为历史,就得在打击距离与打击效率上超越航空兵。

    由此可见,电磁炮加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正是针对舰载航空兵的利器。

    即便是轨道电磁炮,最大射程也不比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距离短多少,至少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面前,制导武器毫无用武之地,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问题是,要想取代舰载航空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知道,最后一艘战列舰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退役。也就是说,在航母称霸海洋之后,战列舰又服役了将近半个世纪,才成为了博物馆中的展品。

    因为航空兵在某些方面,特别是战场支援方面仍然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不会迅速退出战争舞台。如此一来,就有必要继续挖掘航空兵的潜力,通过改变对海作战战术来提升航空兵的制海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开始探索新的制海战术。

    显然,使用反舰导弹不再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手段。从这场战斗也看得出来,如果需要用反舰导弹来对付敌人的舰队,战略轰炸机与远程巡逻机都要比海军的战斗机,特别是舰载战斗机更加管用。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影响,海军航空兵会到了老路上来,即由不受干扰的飞行员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