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打打停停(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

    根据记者调查,在共和国国内的反战示威游行中,参与者的年纪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也就是说,多数示威者都是在21世纪出生的新一代公民。正是这些人的积极支持,推动了共和国的政治改革,为共和国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打下了基础。也正是这些人,利用政治改革的成果,开始影响政府的决策,改变了共和国的前进方向。

    当然,归根结底,共和国国内的反战示威游行与所进行的战争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按照部分西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共和国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战示威游行,是在反对政府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是爱好和平的直接体现,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共和国民众反对的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不希望在一场与共和国没有太大关系,至少没有太多直接关系的战争中牺牲共和国的军人,降低共和国民众的生活品质。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共和队横扫整个南亚次大陆,将1个拥有17亿人口的国家变成战场的时候,因为这场战争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共和国的老百姓,所以并没有多少共和国公民站出来反对政府的战争行径,更没人出来进行反战示威游行。

    这种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产生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在某些时候并不完全是坏事。

    王元庆在2039年参加中山大学115周年校庆时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其中就提到,在漫长的民族复兴道路上,中华儿女必须胸怀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在走向世界之前,每一个炎黄子孙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只有在发展壮大之后,中华民族才有能力去领导世界c影响世界与改变世界。

    这番话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在复兴的过程中,必须利用民族主义思想。

    实际上,从1840年到2015年,中华民族用了175年的时间,搞清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只能依靠中华儿女,绝不能c也绝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其他国家与民族身上。

    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应该记住这一点。

    正是如此,在停战谈判中,虽然顾卫民一直主张见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但是在几个关键问题上,顾卫民也全力支持以李存勋为首的鹰派,即绝不在谈判桌上输掉已经取得的战争成果。

    这种软硬结合的态度,让停战谈判变得扑朔迷离。

    在2042年初,即共和国与美国在两个关键问题上取得共识之后,就有人认为,停战谈判很快就能取得成果。问题是,到2042年中期,随着双方在另外几个关键问题上谈崩,战火再次点燃,停战谈判差点前功尽弃。

    2042年7月底,以共和国为首的联合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在土耳其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地区展开激战。根据当时的情况,联盟军想解除对方对卡赫拉曼马拉什的包围,联合军则想扩大突出部的范围,将战线向北推进几十千米。虽然从军事上讲,双方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周围的小范围交战行动除了制造更大的伤亡与损失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但是从政治上讲,双方都因为这场战役回到停战谈判上来。也就是说,双方都希望借此让对方在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结果均没有达到目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袁晨皓被调离南亚战区,由凌云霄出任南亚战区司令官,而联合司令官则由苏劲辉担任。按照顾卫民的安排,袁晨皓返回总参谋部,顶替即将退役的曲茂康上将,出任后勤装备处处长。

    正是如此,袁晨皓也没能成为签署停战协议的联合司令官。

    当然,对袁晨皓来说,这一调动是他迈向总参谋长宝座的关键一步。

    虽然在此之前,彭茂邦c项铤辉与林啸雷等3任总参谋长都没有担任过总参谋部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但是按照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指导方针,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