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利益之争(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问题是,这次风波已经无可挽回的改变了共和国与伊朗的关系。

    要知道,顾卫民不是王元庆那样的铁腕领导人。虽然在处理该事件的时候,顾卫民也体现出了强硬的一面,但是并没因此获得国内利益集团,特别是那些希望共和国在伊朗有所作为的利益集团的认同。

    正是如此,仅仅1个月之后就爆发了“管道危机”。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在修建贯穿伊朗,从伊拉克的巴士拉港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油气综合输送管道的问题,因为在油气国境费上没有谈拢,结果伊朗当局借国民议会否决了修建管道的协议,使该项目胎死腹中,让共和国的几家大企业至少损失了数百亿元,并且让共和国当局不得不花大力气拉拢科威特,投入巨资在科威特修建一座专门用来为运送石油与天然气的船只提供服务的专业港口。

    客观的讲,伊朗当局这么做并没错。

    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人一样,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已无后顾之忧,而且国民的实际购买力已于美国持平,成为了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共和国民众的消费观念悄然转变。有人说,共和国公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以节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所以再怎么变,也接受不了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并不了解共和国公民,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要知道,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几个鼎盛时期,比如汉初c唐初c明初,乃至一些算不上鼎盛的时期,比如南北宋c满清前期等等时候,中华民族并不把节俭当成美德。特别是在盛唐时期,炎黄子孙的奢侈生活不但让当时还处于蛮荒时期的日本人瞠目结舌,还让旅唐的西方人叹为观止,甚至连当时的西方贵族也以能够过上唐朝人的生活而感到荣幸。

    可以说,只要有客观条件,共和国公民就懂得享受。

    正是如此,共和国在2020年之前就成为了第一大资源消费国,到2038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人均资源消费国。2040年,全球大约60的资源输入共和国。虽然其中一部分转变成高科技产品流入国际贸易市场,但是按照一家共和国新闻媒体的估计,共和国公民至少消耗掉了全球40的资源,人口为共和国1半的美国消耗了大约19的资源,人口与共和国相差不大的欧盟消耗了大约24的资源,剩余的17的资源则要用来供养占全球人口总数71的另外53亿人。由此可见,共和国公民的消费能力有多么惊人。虽然在消耗的资源中,以电能为主,而在2035年之前,共和国的电能就百分之百的由可控聚变核电站提供,但是共和国公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依然非常惊人,比如全球天然气中的80就输入了共和国,而其中的70都被用在了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被共和国公民当成做饭的燃料给用掉了。

    在这笔巨大的消费中,伊朗作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储备国c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与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自然是共和国的主要供应国。问题是,伊拉克是共和国的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如果油气综合管道建好,就算伊朗能够通过收取国境费赚上一笔,也等于是拣起芝麻丢了西瓜,给自己搞了一个竞争对手出来。

    换个角度看,这件事也可大可小。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通过管道输送油气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但是算上修建管道的费用c资源国境费c管道通过多个国家产生的外交纠纷,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等,管道输送油气资源的效费比不见得比海运高多少。特别是在新一代超级货轮问世之后,加上造船业对经济产生的拉动效应等等,海运的效率不会低到哪里去,费用也不见得会比管道输送高多少。

    如果在以往,也许这个问题就不了了之了。

    问题是,刚刚经历了“货币风波”,就算共和国当局不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