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政治风暴(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问题就在这里。

    虽然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彼得雷乌斯不需要为他在担任联军司令官的时候所做出的军事决策向除了总统之外的任何人做出解释,国会也不例外,因此就算彼得雷乌斯无法在国会听证会上给出能让国会议员感到满意的答复,也不会受到惩戒。但是国会听证会本身就不是法律审判,更多的是让彼得雷乌斯对其过往的行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彼得雷乌斯如果无法在听证会上给出答案,就无法得到选民的支持。

    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美国政局有多么混乱。

    要知道,当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正是共和党总统小布什,而且任命彼得雷乌斯为驻伊联军最高司令官的也是小布什总统。虽然彼得雷乌斯不是共和党人,但是共和党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完全可以用“不要脸”来形容。

    问题是,美国的选民不会在乎这些。

    不管怎么说,小布什之后住进白宫的是民主党总统,而且让彼得雷乌斯去阿富汗救急的也是民主党总统。

    虽然在国会听证会后,民主党竭力反击,开始揭共和党的伤疤,比如当年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根本不成立,而由布什家族控制的石油企业c以及与布什家族有关的能源企业从中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好处,但是美国选民是向前看的,很少有人会追述历史,只要彼得雷乌斯无法证明他没有因为个人问题让联军官兵去送死,民主党就很难让选民相信,这位曾经的联军总司令能率领美国战胜更多的敌人。

    正是如此,大选开始前2个月,民主党的支持率急剧下滑。

    虽然民主党在大选开始前的绝地反击赢回了一些支持,但是在投票的时候,仍然有不少“骑墙派”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兰德斯。结果就是,兰德斯仅以271张选举人票当选(美国大选是间接选举,50个州与华盛顿特区总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只要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就能当选),而在近4亿张有效选票中,兰德斯只获得了大约497的选票,与小布什在2000年的大选中的情况一样,成为没有获得多数选民支持的当选总统。

    这场大选,在美国的历史上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共和党来说,赢了大选,不等于赢了一切。因为在参议员选举中,共和党在东北几个州输掉了几个极为关键的议席,所以在参议院中,共和党成为了少数派。众所周知,美国参议院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兰德斯的很多政策都会在参议院受阻,甚至被迫对主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真正的变化来自民主党。

    虽然在2040年的时候,没有哪个民主党人会想到在短短4年之后就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没有任何人预料到,一场持续1个多月的战争就打破了选民对共和党的幻想,让共和党不得不全力应付2044年的大选。但是在输掉这场原本不应该取胜的大选后,民主党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布鲁德林这样的传统民主党政治家主张韬光养晦,开始为下一次大选做准备。以彼得雷乌斯为代表的强硬派民主党政治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输掉大选不是共和党太强大,而是民主党自身出了问题,应该利用这次教训,对民主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际上,就是保守与改革的分析。

    如果仅仅是争论,还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是,争论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分歧,而分歧到最后就是裂痕。

    决裂在所难免。

    2045年初,也就是兰德斯第二次到国会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的那一天,彼得雷乌斯宣布脱离民主党,成立“民主新党”,也就是后来的“民新党”(也被称为“新民党”)。与彼得雷乌斯同时宣布脱离民主党的还有数十位很有影响力的政客,其中包括31位众议院在职议员与7位参议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