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正名(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预算上的发言权,但是已经站稳脚跟的裴承毅没有答应共同管理国防预算,而是要求按照《行政管理法》与《政府单位改革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国防部管理国防预算。因为裴承毅提出了适当的理由,而且有相关法律支持,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但林啸雷不好多说什么,就连顾卫民都不好插嘴。加上颜靖宇提供的支持,以及阎尚隆认为应该按章办事,裴承毅的主张得到了支持,最终确定由国防部全权负责国防预算的审批与支出工作。

    如果一切到此终止的话,裴承毅就不是裴承毅了。

    夺得国防预算大权后,裴承毅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借军事人员津贴与福利开支来过问军队的人事大权。

    相对而言,人事权比预算权更重要。

    可以说,从彭茂邦时代开始,总参谋部能够成为共和队的“第一中心”就是因为掌握着军队的人事大权。当年,彭茂邦能以总参谋长身份左右共和国的重大决策,并且在赵润东执政期间安排项铤辉上位,除了彭茂邦在军队里的巨大号召力之外,与总参谋部的很多特权有密切关系。到了项铤辉时代,总参谋部的特权不但没有削弱,还因为与王元庆结成了同盟关系而得到加强。可以说,项铤辉在总参谋部的历史地位与李存勋在军情局的历史地位非常相似。与刘晓宾无法撑起军情局的整片天空一样,林啸雷在出任总参谋长之后,也不可能续写总参谋部的辉煌。

    随着国防部在人事大权上向总参谋部“开火”,裴承毅夺权的意图已经非常清楚了。

    可以说,这是共和国有史以来,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搞得最惨烈的一场斗争。

    2044财年度,裴承毅就在制订国防预算计划的时候提到,共和队的人事编制过于臃肿,特别是高层将领的数量远超过实际需要,在没有迫切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应该适当缩减军队规模,重点削减将领数量,为纳税的共和国公民节约上百亿的国防开支,或者把这些钱花到更重要的领域。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计划,而是一份详细到个人的报告。

    这份厚达2000多页的报告立即在共和队中引起了悍然大波,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受到了影响。

    随着报告内容逐步公开,共和国百姓才松了口气。

    年轻气盛的国防部长要对付的不是中下层军官,而是高级将领。显然,高级将领与共和国百姓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按照裴承毅提交的报告,2044年初的时候共和事力量总兵力为137万,其中陆军37万c海军33万c空军28万c天军17万c陆战队15万c网络兵团(即以前的电子兵)7万。以兵力为准,共和国的正规军事力量在全球排第七位,前面还有印度c土耳其c尼日利亚c印度尼西亚c刚果(金)与美国,而排在共和国之后的c兵力超过100万的国家还有俄罗斯与埃塞俄比亚。在全球9个兵力超过100万的国家中,除了处于内战中的刚果(金)与埃塞俄比亚,以及面对强大外来威胁的土耳其c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之外,另外4个国家中,共和队中的将官比例名列第一,超过千分之四,也就是每250名军人中就有1名将军,全军总计有准将以上军人5521人。在美军中,这个比例仅为千分之一,俄军中的这个比例大约为千分之一点五,印度军队中也不过为千分之二。虽然共和队中将官比例偏高有历史愿意,毕竟共和队经历的战争最多,因功累晋的将军就有大约3000人,除掉这部分将领之后,将官比例实际上不到千分之二,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将军过多就意味着其他军人缺乏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军队死气沉沉,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可以说,与每年花在将官身上的津贴与福利来讲,其他负面影响更加严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