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微妙关系(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问题是,袁晨皓的运气却没有裴承毅那么好。用俗话来说,就是命不好。

    众所周知,一个从政的将领就足够了。别说共和国,即便在美国,任何时期也最多只有一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军人,比如南北战争之后的格兰特c美西战争之后的罗斯福c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艾森豪威尔,其他任何能够与之争辉的军人都会受到压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麦克阿瑟父子(老麦克阿瑟在美西战争后被“流放”到菲律宾当军事总督,小麦克阿瑟则在朝鲜战争之后光荣退役)。虽然共和国的体制与美国有差别,比如在赵润东执政时期,彭茂邦的影响力就不比同为军人出身的赵润东差多少,但是在王元庆之后,就没有同时让两个军人起舞的空间了。比如在林啸雷当总参谋长的时候,裴承毅就去物理实验中心躲了好几年。当裴承毅回来的时候,林啸雷又主动交出了权力。

    实际上,这种只能容纳一位军人的政治体制,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军人专权。

    可以说,这是民主制度在和平时期的必要防范措施。

    正是如此,从袁晨皓的角度出发,在和平时期,他怎么也不可能超越裴承毅。因为裴承毅只比他大10来岁,而对政治家来说,这点年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袁晨皓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充分利用战争带来的机会。

    如此一来,在战争问题上,袁晨皓自然要比裴承毅积极得多。

    当然,这也是共和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因为所有有野心的军人要想超越裴承毅,获得足以自我满足的成就,就得在战争问题上做手脚。毫无疑问,共和队中绝对不缺乏像袁晨皓这样的军人,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年纪在60岁以下的将军,都具有非常大的野心。正是如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共和队都表现得非常具有侵略性,甚至在很多时候会主动制造冲突。比如在2052年的时候,南亚战区在策划一次打击埃塞俄比亚境内极端组织训练营地的时候就故意轰炸了一支由美国援助的国际救援机构的车队,炸死了包括5名美国志愿工作人员在内的30多人,差点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引发直接冲突,而这其事件的直接负责人就是南亚战区司令官李东石上将(凌云霄在2047年宣布退役,由李东石接替他出任南亚战区司令)。

    同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这些都说明,共和队不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当然,在某些时候,这不见得是好事。

    比如在这个时候,袁晨皓就认为裴承毅不再是军人,而是个政治家,其所做的一切不是在为战争服务,而是在为3年后的换届选举服务。

    袁晨皓到底在想什么,裴承毅并不在乎。

    事实上,军人间的对话非常简单,那就是靠实力说话。

    作为货真价实的军人,裴承毅知道不需要向袁晨皓解释什么,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拿事实说话。”裴承毅故意停顿了一下,等袁晨皓的神态平静下来之后才说道,“不可否认,能够准确预测十天后的天气的计算机也能对未来战争做个大致预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预测的东西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次的情况非常简单,蔺慕勋要的不是一份杜撰的计划,而是一份货真价实的,而且让他都觉得可行的战争计划。虽然蔺慕勋不是军人,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他的才能,能够关好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全球头号企业,绝对有点能耐。更重要的是,蔺慕勋对军事工业的了解程度绝对不在你我之下,甚至比我们还要清楚得多。如果我们面对的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不需要做全面战争动员,问题还不是很大。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必须在战争爆发前进行局部动员,在战争爆发后就做全面动员。也就是说,军事工业将提前动员。如此一来,我们的战争计划在蔺慕勋面前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到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