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波澜不惊(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c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n就预测,7月30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纪念日。

    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比较保守,但是包括共和国新闻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相信,即便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不会在宣誓就职的当天向俄罗斯宣战c或者发表类似的能够引发战争的声明,共和国当局也不会继续拖下去,肯定会在年内,以实际行动打破已经维持了7年的僵局。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相信,引发世界大战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共和国。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到2057年的时候,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而且在未来10年之内,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以维持现状为根本。

    准确的说,只要美国的经济还承受得住,美国当局就不会在没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

    事实上,2050年以来,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当局一直妥协让步。

    别的不说,2052年,中非国家乍得发生政变,亲近西方国家的总统在逃亡的途中被政变军队逮捕,并且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短短2个月后,共和国就公开承认了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乍得新政权,并且签署了援助协议,以帮助乍得完善国内基础建设的名义修建从苏丹通往尼日利亚的铁路线,将这两个共和国的重要盟国联系了起来,也使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当局除了发表过几次抗议之外,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要知道,如果放在10年前,美国当局不但会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国度与共和国干上一场,以确定谁才是非洲大陆的霸主。

    与之相对的,则是共和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

    虽然在2041年之后,共和国再也没有卷入过大规模局部战争,但是与美国相比,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活动更加频繁,几乎年年都会卷入国家冲突。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共和国当局正在利用最后的和平曙光进行战略布局,而无能的美国联邦政府却在处处避战,其所作所为与1939年之前的英法并无差异。也就是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将美国联邦政府的避战行为比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终引发战争的,肯定是共和国。

    显然,真要如此的话,美国就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即美国在舆论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世界大战绝非局部战争,虽然决定胜负的仍然是国家实力,或者是国家集团的实力,但是战争的正义性,特别是在谁制造了战争这个问题,仍然会对战争的总体局势产生影响。不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