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血性(第1/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血性

    美国高层会商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当局在战与否的问题上不再犹豫。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大范围调运军事物资c积极为战争做准备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发现共和国的军事调动集中在本土西北与东北c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时,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迅速从共和国转到了俄罗斯,讨论的主要话题也由“共和国会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变成“俄罗斯能不能挡住共和国的雷霆一击”。分析局势的时候,一些西方新闻媒体还唯恐天下不乱,故意翻出了一些陈年老账,其中就包括前几年,在共和国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c对中俄历史纠纷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实事求是的讲,中俄交往史,就是一部恩怨史。即便从1840年后的近代算起,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个人口最多,一个国土面积最广阔)就没有真正友好过,总是处在不那么正常的非平等关系状态之下。如果按照两国的相互关系,可以大致将两国的近现代交往史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从1857年双方签订《爱珲条约》到20世纪60年代初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的100多年,这是双方关系极为不平等,而且俄罗斯占绝对优势的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20年代末的40多年,这是双方关系相对平等,且双方均不占绝对优势的阶段。三是21世纪30年代之后,这是双方关系再次变得不平等,而且共和国占据绝对优势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之间,还分别有两个相对较短,以相互猜忌c隔绝往来为主的间隔时期。

    由此可见,虽然共和国现在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吃亏的肯定不是俄罗斯。

    落后就要挨打,肯定是铁打不动的真理。问题是,强大之后,要不要清算旧账?

    与之相应的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具备忍辱负重c韬光养晦的韧性,那么要不要具备以血还血c有仇必报的血性?

    可以说,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决定了共和国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中东战争之前,共和国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民族复兴的喜悦之中,只有国家领导人在着重考虑未来,绝大部分民众都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心满意足,那么中东战争就是扇在中华民族脸上的一记耳光,打醒了沾沾自喜的炎黄子孙,让10亿人猛然认识到,民族复兴远未实现,国家离强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也就在2042年前后,共和国的民众开始讨论这两个问题。

    如果在40年前,这样的全民讨论肯定会遭到禁止,至少会受到国家媒体封杀,最终销声匿迹。不管怎么说,对于需要韬光养晦的国家来说,任何扩张话题都有害无益。可是在中东战争之后,这样的话题不但不会受到禁止,反而会得到官方支持,至少能得到各级权力机构的默认。不管怎么说,中华民族复兴不是几个人的事情c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华民族c所有炎黄子孙的事情,只有集思广益c只有广开言论c只有深入探讨c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找到最适合中华民族复兴方式,也才能在复兴的道路上少犯错误c不犯错误,以最小的代价再造辉煌。

    在这场讨论中,被谈得最多的,就是有没有必要跟俄罗斯清算旧账。

    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中,除了仍然流散在海湾的众多文物国宝之外,只剩下两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一是蒙古回归,二是被俄罗斯侵占的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实际上只有《爱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100万平方千米国土,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涉及的国土已经与俄罗斯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蒙古回归也与俄罗斯有直接关系,所以两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即中俄关系。

    毋庸置疑,绝对不是所有共和国公民都认为应该收回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