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血性(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拿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来说,藏南地区是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嵌入恒河平原入海口的契子,也就是共和国控制南亚次大陆的关键切入点,而克什米尔地区的那些争议地区不但无利可图,还远离核心地区,后退上百千米与前进上百千米的差别并不明显。中南半岛上的局势更加简单,老挝c越南独立在外,可以为共和国提供最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而共和国不需要为之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吞并两国,不但要按照国内法律封存川圹高原上的稀有金属矿山,使共和国丧失最主要的贵重资源产地,还要给予近亿人国民待遇,等于分散了社会财富。其他相似问题,无一例外的都以利益为衡量标准。

    正是如此,当西方新闻媒体翻出这个老话题,想借“民粹主义”影响共和国,搅乱共和国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只需坚持“务实政策”,一切以国家利益c民族利益为重,就能轻易化解危局,凝聚民心民力,使国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问题是,舆论宣传的真正价值,不一定要让当事国动荡不堪。

    西方新闻媒体在这个时候炒冷饭,也不指望能够对共和国民众产生影响。可以说,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当西方新闻媒体一同大肆宣扬共和国的“民粹主义”的时候,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在这其中,美国新闻媒体的所作所为还好理解,毕竟美国是共和国最大的敌对国,美国的新闻媒体理应替国家冲锋陷阵。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欧洲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几家法德意的主流媒体也加入了进来,不遗余力的为西方阵营摇旗呐喊,某些时候甚至比美国的新闻媒体还要积极。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场舆论大战中,共和国的新闻媒体不但立即展开反击,甚至没有应战。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一同出现,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局面,那就是在全世界都认为共和国正在积极策划战争,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只有共和国在埋头积极备战,其他国家却在观望,仿佛只有在共和国表演结束之后,才有空间让其他国家登台表演。

    当然,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久,也不可能持续多久。

    2057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12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当局一反常态,在莫斯科举行了规模庞大的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以及近年来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成果。

    要知道,按照俄罗斯的传统,应该在5月8日,也就是欧洲战争结束c也是卫国战争获胜纪念日的那一天举行阅兵庆典。而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的那一天,只在远东等部分地区举行象征性的庆祝活动,一般不在莫斯科阅兵,更不可能拿出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

    俄罗斯在这个时候大秀军事实力,肯定不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

    说实话,过了112年,没有几个俄罗斯人经历过这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c最为残酷的战争。

    引用法新社的报道:俄罗斯在这个时候用大量具备21世纪中期领先技术的先进武器装备去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无非是想向某些国家证明,一百多年过去了,俄罗斯不但没有沉沦,还照样繁荣强大,不但有决心c还有能力再打一场举国动员的卫国战争,并且击败任何来犯之敌。

    说白了,俄罗斯是在示威,向共和国示威。

    可以说,俄罗斯此举与共和国不动声色的战争准备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重要的是,随着相关报道展开,站在法新社等欧洲新闻媒体身后的欧洲国家c特别是欧洲集体安全成员国当局的态度就浮上了水面,不再那么让人难以理解。

    从法新社报道俄罗斯的阅兵式就看得出来,如果说欧洲新闻媒体对共和国国内的“民粹主义”抱冷嘲热讽的态度,那么对俄罗斯的“先军政治”就不仅仅是嘲笑与讽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