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机会(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产,结果却因为至关重要的12级复合蓄电池不能国产,只能完全进口,而进口价格又居高不下,不得不一再拖延生产计划,直到2057年也没见到量产的可能性。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切尔温斯基坚决反对主动挑战,就是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争的基本需求。

    受此影响,收到美国当局提供的技术文件后,俄罗斯驻美大使就按照早已部署好的计划向美国国务院的联络官员提出了获得现成工业生产设备,特别是工业生产线c高精度数控车床等等能够迅速提升俄罗斯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的工业设备,并且希望美国在提供这些工业设备的同时派遣技术人员,帮助俄罗斯企业迅速获得生产能力。为了表明重要性,俄罗斯大使还明确无误的提到,如果不能获得足以使俄罗斯坚持到战争结束的工业生产能力,俄罗斯当局肯定不会支持认为与主动挑起战争有关的决议,甚至有可能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并不主动介入。

    说白了,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俄罗斯开始耍赖皮,甚至公然要挟美国。

    问题是,对此美国当局也无能为力。

    可以说,俄罗斯是否积极参战要比俄罗斯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重要一百倍。

    说简单点,如果俄罗斯真的袖手旁观,任由美国单挑共和国,别说其他没有与美国签订同盟条约的国家,恐怕很多西约集团成员国都会在战争问题上三思而后行,从而使美国在战争初期完全被动。

    对于俄罗斯的要求,美国当局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

    10月7日,杜奇威与契力亚科夫再次通了热线电话,主动提到了工业援助问题,承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俄罗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军事工业体系,并且帮助俄罗斯培养优秀的产业工人。

    当然,关键不是承诺,而是明确的时间表。

    因为俄罗斯不是第一次提出这种要求,早在几年之前就多次提出,美国应该在合作方面拿出诚意,尽快帮助俄罗斯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工业c以及基础工业体系,使俄罗斯有能力在未来挑战中自给自足,所以美国当局早就针对这一情况做了提前部署,美国国务院甚至成立了一个临时性机构,专门负责对俄援助,并且根据俄罗斯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援助计划的具体项目。

    在契力亚科夫提出具体要求后,杜奇威当场就做出了答复。

    虽然按照美国的政治体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如果没有得到国会支持,就算杜奇威做出了保证,也很难兑现,但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支持正在遭受苦难的英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说服国会,出台了《租借法案》,为对外军援提供了法理依据。因为这部法案牵涉到了众多国家,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不但没有被废除,还多次得到修改与加强,成为了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石。说直接一点,只要杜奇威觉得走正常法律途径过于复杂,而且对美国国家利益有害,就可以根据该法案,以租借的方式为俄罗斯提供援助。重要的是,杜奇威首先得搞定最高法院的几位官,到时候就算与国会闹翻脸,只要最高法院做出的司法裁决对白宫有利,国会就很难推翻杜奇威的决策。

    正是如此,杜奇威的答复非常直接,那就是在年底之前见到实效。

    10月10日,杜奇威派出的特使,也就是国家安全顾问鲍布里奇就到了莫斯科,亲手将美国制订的援助计划送到了乔德诺维奇手中,并且让乔德诺维奇转告契力亚科夫,如果战争威胁迫在眉睫,白宫甚至会考虑实物援助,即为俄罗斯提供军火。

    从时机上看,鲍布里奇来得正是时候。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鲍布里奇带来的“礼物”,在克里姆林宫的高层会议上,乔德诺维奇也不会如此信心满满,更不会处处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