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两重天(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就是高等级复合蓄电池)与综合观瞄系统均在美国的工厂生产,以成品的方式出口到俄罗斯,再由乌拉尔车辆厂组装。比较有意思的是,就连组装厂都是合资兴建的,并没使用乌拉尔车辆厂原有的生产线。用克莱斯勒公司的话来说,乌拉尔车辆厂的生产线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地面主战平台的生产要求,必须重新建设生产线。

    说得不客气一点,t4的研制与生产几乎都是由克莱斯勒公司说了算。

    地面武器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重型武器装备了。

    换个角度看,俄罗斯当局能够将军火生产的重任托付给美国企业,除了俄罗斯军火企业确实缺乏必要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力之外,与俄罗斯当局的战略选择也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决定投靠美国以抗衡共和国之后,俄罗斯当局首先就得考虑本土战略安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军事工业体系。

    虽然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本土防空网,还拥有不算太落后的战略防御系统,但是在共和国的强大战略打击力量面前,俄罗斯的本土防御系统完全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受此影响,俄罗斯肯定要寻求一个安全稳定的靠山。普天之下,恐怕只有美国有能力成为俄罗斯的靠山。设想一下,在本土军事工厂被彻底摧毁之后,如果能够在美国的工厂生产俄军的制式武器装备,加上美国在北大西洋上拥有绝对制海权,美火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就能源源不断的送到俄罗斯,让俄军能够继续战斗下去。

    正是如此,俄罗斯才会与美火企业全面合作。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美火企业参与的装备项目,不但全部采用美制标准,还尽量依照美国企业生产线的标准进行设计,甚至在某些方面采用了美军的标准,以求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接纳美制武器装备。

    回头来看,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的军事援助为什么如此重要了。

    当然,美国当时提供的并非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管怎么说,和平时期,美国当局除了为美军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之外,没有理由为其他国家储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没有理由无偿赠送。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当时运到俄罗斯的,实际上只有是一些封存期超过10年的老旧武器装备(按照美军标准,绝大部分地面重型武器的封存期都为15年,也就是封存15年之后就得退役销毁),并非传闻的新式武器装备。

    由此可见,俄军军事调动基本上与美国的军事援助没有关系。

    准确的说,俄罗斯当局以美事援助为名,重新部署了主力野战部队。

    如此一来,在共和国表露出不可忍受的态度之后,俄罗斯当局自然得三思,从而在调动二级部队的时候有所收敛,只是表明立场,而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俄罗斯当局将20多个师的二线部队派往边境地区,别说共和国难以忍受,恐怕连欧盟都会蹿起三丈高。

    问题是,俄罗斯当局会因此放弃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战术部署容易调整,战略部署却很难调整。

    从实际情况出发,将11个主力师押上去之后,如果俄罗斯当局决定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除了浪费宝贵的时间之外,还会让军事部署变成一场灾难,更会让对手觉得有机可乘,从而使俄罗斯彻底丧失主动权。结果可想而知,就算俄罗斯愿意俯首称臣,恐怕共和国也不会措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吧。

    总而言之,俄罗斯并没退缩,只是调整了策略。

    不管怎么说,在俄罗斯当局有所收敛之后,原本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国际局势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当然,隐藏在表象下面的真实情况与看到的截然相反。

    根据美国新闻媒体透露,12月3日,雍玉刚回到共和国新都之后,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