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军事政变(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桥,而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军情局。

    也就是说,这是一起由军情局精心策划的军事政变。

    当然,策划并不表示一定要参与。从情报战线出发,策划往往意味着为事件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但是不直接引发事件,而是借助第三方因素,或者以激励的方式,由事件参与者发起行动。说直接一点,军情局只需要为策划与发起军事政变的杜达耶夫与阿卡耶夫提供必要条件,并不需要直接参与。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那就是军事政变失败之后,没有任何证据指向军情局,也就不用考虑卷入其中的恶果。2056年初,俄罗斯情报机构以类似的办法在哈萨克斯坦策划了军事政变,才让共和国当局无处着手,不能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也就没有报复的理由。

    是否参与并不重要,结果才最为关键。

    所有军事政变都一样,最初几个小时最为关键。如果能够赶在对方做出反应之前控制住局势,政变就成功了一大半。

    从无人侦察机发回的实时影像来看,情况比预料的还要好得多。

    虽然阿斯塔纳卫戍部队只有1万多人,但是阿卡耶夫是来自特种部队的将军,非常懂得如何精打细算的使用兵力。控制了总统府c国民议会c国务院c三军总参谋部c国家电视台c中央广播电台等等重要机构之后,卫戍部队正在阿卡耶夫的指挥下,逐步控制首都的对外通道,并且在市区外围的交通要点设置路障,检查过往车辆。为了安抚首都市民,阿卡耶夫除了勒令各大日常用品商店照常营业c且不得哄抬物价之外,还出动后勤部队,在市区内设置了数十个物资分发点,向有需要的市民分派粮食c瓶装水等必须物资。在此之前,上百辆配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已经进入市区,从天亮后就开始巡回广播,要求市民尽可能的呆在家里,不要到处走动,即便有需要,也应该首先找就近的巡逻部队寻求帮助。当然,阿卡耶夫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让阿斯塔纳的警察向新政权效忠。在袁晨皓介绍相关情况的时候,阿卡耶夫正在做这件事情,即会见阿斯塔纳警察局长,让这位有20年服役经历的退役军人听从他的指挥。

    可以说,搞军事政变,阿卡耶夫简直是轻车熟路。

    当然,这也离不开军情局的暗中支持。虽然刘晓宾一直缩在角落里面,几个小时下来都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裴承毅等非常了解军情局的领导人都知道,这场秋风扫落叶般的军事政变有着明显的“军情局特征”,即策划周密,行动迅速,规模有限。

    问题是,控制了阿斯塔纳,不等于控制了哈萨克斯坦。

    同样的,卫戍部队向杜达耶夫效忠,不等于哈萨克斯坦国防军会向杜达耶夫效忠。

    要知道,在过去的1年多里,在俄罗斯当局的积极支持下,托斯托耶夫斯基几乎铲除了所有杜达耶夫政府的余党。

    虽然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在24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只有不到3000万国民,平均人口密度仅有每平方千米12人,不但比其他几个中亚国家低,就连人口总量也比乌兹别克斯坦少得多。但是哈萨克斯坦却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陆军总兵力超过一10万。更重要的是,受辽阔幅员影响,驻扎在首都附近的卫戍部队仅有1万人,其余九成以上的部队都分别驻扎在其他地区。

    “看上去,政变已经成功了,但是我要说的是,最多只算得上成功了一半。”袁晨皓一边说着,一边关掉了虚拟三维投影仪。“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在其他八个师中,最多只有驻扎在阿拉木图与希姆肯特的两个师会投靠杜达耶夫,驻扎在阿可套的第7步兵师有可能保持中立,另外五个师都是托斯托耶夫斯基的死忠,其中驻扎在卡拉干达的第2装甲师c驻扎在巴浦洛达尔的第4装甲师与驻扎在阿列克谢耶夫卡的第5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