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合理使用(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达目标上空。

    毋庸置疑,刚刚发射的导弹是最为脆弱的。

    更重要的是,导弹发射空域距离共和国本土不到1000千米,因此在抛弃一级巡航发动机之前,kp一500就进入了共和国领空。此时,导弹的目标特征非常明显,而且几乎没有机动能力可言,所以很容易被区域防空导弹击落。

    战略轰炸机只负责发射导弹,不负责协助导弹突防。

    以轰炸机的飞行速度,也不可能跟着导弹突防。

    如此一来,要想提高导弹的突防效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集群密度,让几十枚c甚至上百枚导弹沿着同一条航线进入共和国境内。虽然这么做,也有一些风险,比如可以在导弹来袭的航道上引爆一颗战术核弹头,就能使方圆数千千米内的所有导弹全部完蛋,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共和国当局绝对不会做这种自残的事情,而kp一500突破防空网也就几分钟的事情,等到共和国当局做出决策的时候,kp一500携带的50万吨级核弹头已经在共和国的超大城市上空炸响了。

    正是如此,“区域性激光防御系统”才有了用武之地。

    当时,4个编队总共48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发射的300多枚kp一500(每架tu一200型轰炸机携带8枚导弹,根据俄军作战记录,只有3架轰炸机上的4枚导弹出了故障,没有能够发射出去,因此总共发射了380枚kp一500。因为无法得知在此之前有多少枚导弹被战略防御系统击落,所以只能大致估计还有300多枚导弹没有被击落)就是分成4个集群,沿着4条固定线路飞往共和国。距离共和国较近的2个导弹集群将在发射后4分半钟进入共和国领空,而距离较远的2个导弹集群将在发射后7分钟进入共和国领空。因为前期拦截用掉了大约2分钟,所以剩余拦截时间分别只有150秒与300秒。

    对任何人来说,150秒与300秒都只算得上是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

    可是对共和国的战略防御系统来说,这却是一段非常充裕的时间。

    在已经锁定了目标,即确定了拦截区域之后,“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每次拦截所需时间不会超过20秒,其中除了10秒的攻击时间之外,还得加上10秒的系统调整时间。即便用1颗反射卫星来照射目标,前后总共也就70秒(第四次拦截之后不再调整),因此完全有能力对每个导弹集群进行两次拦截。

    当然,肯定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要给这四次拦截一个直观的描述,就像是一柄用熔岩铸成c无比锋利的匕首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上留下了4个被烧得通红的伤口。现实情况是,在这4处宽约10千米c长约70千米的拦截区域内,不但包括kp一500巡航导弹c地面建筑物在内的所有人造设施,以及人员c野生动物c树木等生命体全数在瞬间蒸发,最多只留下了一些焦黑的遗迹,就连地表都被融化,冷却后形成了一层斑驳的石英晶体。可以说,4次拦截完全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仅从能量角度来看,每次拦截作用在目标区域内的能量都相当于一次小型战术核弹头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核爆炸中,只有大约一半的能量转换成内能,而高能激光释放的能量中八成转换成了内能,因此实际产生的破坏效果超过了战术核爆炸。

    万幸的是,4处区域都不在共和国境内,其中3处在俄罗斯境内,1处在蒙古境内。

    事实上,这也是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为什么要立即启动“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的主要原因,因为按照计算得出的结论,如果不立即进行拦截,俄罗斯的巡航导弹将进入共和国领空,到时候不管是用战区防空系统进行拦截,还是使用“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都会使带有核弹头的导弹残骸落在共和国本土上,造成严重的放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