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旁敲侧击(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加入同盟国,肯定会让英法在年内承认战败,而美国不大可能在年内出兵欧洲战场,也就很难以胜利者的身份分享胜利果实。到时候,得到的无非是一个完成了欧洲霸业,并且用刺刀与大炮逼迫英法出让大量殖民地c进而成为全球霸主的日耳曼德意志帝国。与一个处于巅峰状态的帝国较量,显然不会有多少好处。

    如果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说直接点,当美国在1917年初对德国宣战的时候,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让英法等油尽灯枯的老牌帝国将其视为上帝派来的救星,二是用最小的代价打败了同为新兴帝国c而且是最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德国。客观的讲,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

    要知道,仅仅20年后,德国就用另外一次世界大战证明,德意志帝国绝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强大国家。设想一下,如果1939年时的德国拥有1914年时的相对国力,即相对于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力(如果以美国的国力为100分的话,1914年的德国能拿90分,而1939年的德国经济最多只能拿60分),恐怕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由此可见,美国在什么时候参战,完全由美国利益决定。

    当然,2057年的时候,美国面临的局面肯定远不如1914年与1939年。同样拿相对国力来说,仍然以美国的国力为100分,共和国至少为130分,欧盟的得分不会低于90,俄罗斯的得分则在40到50之间,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得分均不到40。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是世界矛盾的构成体,即美国是酿造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没有美国,也就没有世界大战。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不是酿造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有没有美国,世界大战都会爆发。

    事实上,在2057年之前的10多年里,“孤立主义”在美国非常盛行。很多美国人在总结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就认为,正是因为过于积极的扩张政策c或者说扮演世界警察让美国被迫卷入了很多与国家利益根本有关系的地区冲突,消耗了国力,使美国很难在与主要对手的正面角逐中掌握主动权,改变这一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认清自身利益,避免卷入无谓的国际纷争,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显然,这就是典型的孤立思想,而美国社会上能够产生这种思想,而且得到大众认同,与美国当局的纵容不无关系。

    很明显,美国当局希望通过孤立主义创造比较有利的国际氛围。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头号强国,而且已经通过战争债务等方式压垮了老牌帝国,完全有能力称霸。美国没有称霸,而是大行孤立政策,摆明了就是好处不够多,想让欧洲列强再次厮杀,直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其构成威胁,或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阻止其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美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而且以救世主的身份成为世界霸主。

    问题是,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了。

    不管美国是不是“闭关锁国”,只要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然通过西约集团控制着大半个西方世界,仍然不肯在众多国际问题上妥协让步,孤立政策就只是“鸵鸟政策”,只能麻痹美国,而不能迷惑敌人。

    当然,美国当局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正是如此,美国当局在适当鼓励孤立主义言论的时候,也在积极备战,并未因此而放松准备。

    问题就在这里,吹了10多年的“孤立风”成了美国参战的最大障碍。

    在政客眼里,美国的地理位置仍然是战略安全的最佳保障,也仍然是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几乎所有国会议员都认为,只要能够确保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