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关键点(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年前,美国当局赋予5万多北马里亚纳群岛原住民绿卡c征用提尼安岛的主要理由就是加强关岛的防御部署。可以说,作为军事基地,关岛的防御强度超过了所有城市,除了提尼安岛上的战区防空系统之外,关岛上还有一套战术防空系统,所有军事基地都有多套末段拦截系统,为此美国还在关岛上兴建了一座大功率可控聚变核电站。

    受此影响,舰载航空兵的攻击效率远远不如舰队炮火。

    因为炮弹的飞行速度更快,所以在舰载战斗机投射的防区外弹药到达之前,炮弹就落到了美军基地上。也就是说,舰队炮火充当了航空兵的开路先锋。也正是因为前期炮火覆盖摧毁了提尼安岛上的战区防空系统,舰载战斗机才能将攻击距离缩短到500千米以内,使用射程稍近c但是威力大得多的弹药。也正是因为炮火覆盖了美军的军事基地,所以空中打击的效率才没有低到让人无法接受。

    从战术上看,共和国海军将攻击关岛的时间安排在2日夜间,而不是1日夜间,也与利用舰队炮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仅仅出动舰载航空兵,在1日夜间,也就是印度洋上的战斗开始的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就应该发起攻击。

    实战证明,不是没有办法防御炮火攻击,而是防御效率太低。

    根据美国当局公布的战果,战斗中,关岛基地的拦截系统击落了上千个目标,其中大多都是重达450千克的舰炮炮弹。问题是,当时投向关岛的炮弹绝对不止这么点。从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战报来看,参与炮击的有6艘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炮击持续30分钟。即便以正常速度开火,也投射了大约3万吨弹药,也就是相当于65000枚炮弹,因此美军击落的炮弹只是极少一部分。打完这场战斗后,西太平洋舰队就转向北上,并且在2天后回到琉球群岛的那霸港,参与炮击的15艘战舰均进行了弹药补给。按照共和国海军的作战守则,在弹药备量低于60的情况下,只要进港就应该补充弹药。由此也可以大致断定,15艘战舰至少投掷了24000吨炮弹(15艘战舰最多能够携带6万吨弹药),即炮弹投掷量不会低于5万枚,也远远超过了美军拦截系统的防御能力。

    这也正是拦截炮弹的艰难之处。

    从技术层面上讲,拦截450千克级或者1000磅级的电磁炮炮弹的难度不会比拦截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的难度大多少。原因很简单,电磁炮炮弹在弹道末段的飞行速度一般在每秒8千米以内,相当于25马赫,而绝大部分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的末段飞行速度在20马赫左右,因为导弹采用了弹头与弹体分离技术,所以导弹弹头不会比炮弹大多少。关键就是,面对铺天盖地砸来的炮弹,任何一种拦截系统都显得无能为力。要知道,1门电磁炮在1分钟内投掷的炮弹是1艘战舰在1分钟内发射导弹数量的2倍以上,如果算上舰队炮火的持续能力,在以15分钟或者30分钟为单位的交战过程中,舰炮投掷的炮弹是战舰发射导弹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毫无疑问,在无法提高拦截效率的情况下,要将拦截能力提高数十倍,意味着要部署数十倍的拦截系统。即便不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这么多拦截系统,以及这些拦截系统会不会因为相互干扰而导致拦截效率降低,甚至完全无法作战,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由此可见,拦截炮弹,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共和国与美国海军会全力发展电磁炮,并且在新式战舰上配备更多的电磁炮了。

    同样的,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没有急着建造新式航母,也与此有关。

    当然,在新战术得到确立之前,航母仍然是海战的核心力量。

    关岛与提尼安岛遭到打击之后,正在关岛南面大约750千米处活动的第七舰队立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