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1/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不谋而合

    以军人身份出任国家统帅的,不仅仅是裴承毅,还有大洋对岸的杜奇威。

    客观的讲,杜奇威的处境与裴承毅非常相似,那就是在与共和国宣战后,各方各面都处于一团糟的局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从头做起。在战略认识上,杜奇威与裴承毅的观点完全一致,即太平洋才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主战场,而且谁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谁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在怎么打太平洋战争的问题上,杜奇威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即应该以何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在很多人看来,杜奇威是最有资格c也是唯一能够挑战裴承毅的军事统帅。这个观点并非不无道理,比如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杜奇威的决策往往与裴承毅如出一辙,至少在总体方向上不会有太大差别。

    换成其他军事统帅,也许会用非常直接的方式,即利用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来解决太平洋战场上的问题。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将军事基地摆到对方家门口的不是共和国,而是美国。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都非常明显。别的不说,菲律宾距离共和国本土不过数百千米,距离美国本土却有近2万千米。即便退后一步,关岛距离共和国本土也就2000多千米,距离美国本土却有10000多千米。也就是说,从西太平洋到北美大陆西海岸,几乎整个太平洋都是美国的防御屏障,即便到夏威夷群岛,美国的战略防御纵深也有上万千米。巨大的防御纵深还意味着进攻时的突击距离更短,美国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从关岛起飞之后,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就能攻击共和国本土东南地区。即便后退到夏威夷群岛,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也能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战略打击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西南太平洋上,美国可以依托澳洲大陆,北上与共和国争夺东南亚地区,或者西进骚扰共和国赖以维生的北印度洋航线。对共和国来说,除了盯紧本土东大门的战略防线之外,只能一步一步的向东迈进,要想攻到美国本土,就得跨越整个太平洋,而且在此之前c为了巩固侧翼防线还得南下占领澳洲大陆。

    总而言之,美国的战略优势不是一点半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袁晨皓为什么要主张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在击败俄罗斯之后再东向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霸权。

    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共和国很难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

    从袁晨皓的立场出发,这场战争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以开战后的情况来看,即便共和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垮俄罗斯,比如在1年之内攻占莫斯科c再花半年时间扫荡俄罗斯其他地区,或者在此之前迫使欧盟参战,缩短大陆战争的持续时间,美国也能在此之前完成战争动员,并且巩固战略防线。也就是说,等到打败俄罗斯之后再进军太平洋,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霸权,共和国势必面对一个全面武装起来的美国,而这也正是最难以击败的美国。虽然从战略上讲,共和国打赢持久战的把握比美国大得多,而且作为挑战者,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得做好打持久战c以消耗来拖垮美国的战略准备,但是持久战必然会使胜利黯然失色,甚至会让胜利者无法从战争中获得任何好处。

    很明显,裴承毅不想与美国打一场持久战。

    提前打响太平洋战争,肯定会考验共和国的战争动员能力c还会考验共和国的战争承受能力,可是同时也会给美国造成最大的压力,并且赶在美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迫使美国承认在太平洋上战败。即便美国不会轻易认输,在取得了初步胜利之后也能大大缩短太平洋战争的持续时间,从而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最终使战争带来的好处最大化。

    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政治家与一个军事家的区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