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攻坚战(第2/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沦陷前,岛上的陆战队多次要求舰队提供火力支援,而舰队只出动了航空兵,而没有为守军提供更加有效的炮火支援。

    可以说,没有舰队的炮火支援是塞班岛陷落的一大原因。

    问题是,不能因此把责任归咎到美国海军身上。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海军的大口径螺旋电磁炮还在进行定型测试,没有大批量生产。也就是说,塞班岛登陆战打响的时候,美国海军各主力战舰上装备的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轨道电磁炮,而不是能够与共和国海军抗衡的螺旋电磁炮。暂且不说450磅炮弹的威力比450千克炮弹差了多少,光是射程上的差距就足以让美军舰队指挥官三思而后行。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进行舰队间的炮战,即便美军战舰全部使用火箭增程弹(之前提到过,火箭增程弹的精度与威力都比普通炮弹差得多),共和国战舰则使用普通炮弹,两者也有大约200千米的射程差距。对于航行速度为70节的战舰来说,200千米大约需要航行1个半小时,而共和国海军的任何一艘战舰均能在1个小时内打光弹药库里的所有炮弹。也就是说,就算美国战舰命大福大,能够避开所有砸来的炮弹,也没有机会用舰炮轰击共和国的战舰。

    当然,美军可以出动航空兵,共和国舰队也可以出动航空兵。

    只不过,在航空兵的对海打击效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即便双方的舰载航空兵都倾巢而出,最后也有可能以舰炮决胜负。

    总而言之,在唯一有效的制海武器的性能不如对手的时候,躲远一点总没错。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因为没有合适的制海武器,所以在海战中,交战双方的主力舰队都处于与本质脱节的尴尬境地,即作为主要制海力量的舰队却无法承担起作战职能c即夺取制海权,因此作战使用不明确,在战场上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也就无法充分有效的发挥舰队的作战能力。

    这个问题的存在,让交战双方在使用舰队的时候都有所保留。

    不管怎么说,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哪怕是毫无价值的舰队,也不应该轻易放弃,特别是无畏牺牲。也就是说,在没有明确目的c或者看不到确切利益的情况下,海军不会让舰队去冒险,更不可能以牺牲舰队为代价去探索新的战术。回顾100多年前,在上一次太平洋战争中,即便战列舰已经被航母赶出了海战舞台,交战双方也没有轻易牺牲战列舰,而且在战争后期的登陆作战行动中,战列舰确实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而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快半个实际之后才从美国海军中退役。

    在战术大变革的时代,在新的海上霸主出现之前,共和国与美国都不会轻易放弃以航母为核心的主力舰队,更不会拿主力舰队去冒险。

    当然,不是所有作战力量都值得保护。

    不管怎么说,航母只是作战武器的承载平台,即航空兵的活动基地。在舰队不能冒险的情况下,不等于航空兵不能冒险。

    从交战双方的战役部署来看,航空兵都是可以消耗的作战力量。

    在共和国海军2支主力舰队后方1000千米之内,各有2座海上基地,而且其中至少1座海上基地为战术航空队服务,即主要部署战术战斗机。如此一来,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出动近千架战斗机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从出动效率来看,一次出击最多能够出动300架战斗机)。也许有人认为,上千架战斗机的价值超过了1支舰队。这个说法没有错,可是在战争时期,衡量军事力量价值的主要标准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平时期,战斗机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高,而这其中又包括了大量知识产权。从批量生产的角度看,几十吨重的战斗机肯定要比几万吨重的战舰更容易生产,而且在仅仅考虑原料成本c零备件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