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化危为机(第3/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000人左右的师级部队的全部人员与重装备。

    毫无疑问,这几乎是开战以来,共和国陆军支援部队最为集中的一次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萨拉托夫防御战仍然打得如此惨烈,自然会有人认为第八战斗单位的表现太失常了。

    事实上,不是第八战斗单位失常,而是战场情况远非那么简单。

    可以说,这也是为什么说共和队的主要对手是俄军,而不是美军的原因。

    从第八战斗单位的作战记录就看得出来,除了没有能够按时攻占萨拉托夫,导致在遭到美军攻击之前,没有能够完全进入防御阵地,更没有时间修建新的防御阵地之外,在30个小时的防御作战中,获得的火力支援并不多。

    当时,按照袁晨皓的命令,支援部队优先照顾的是第80战斗单位,不是第八战斗单位。

    这也很好理解,第80战斗单位的任务是牵制北上的美俄军队,尽量延长敌人的行军时间,从而减轻第八战斗单位的防御压力。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敌人暴露在火力打击之下的时间,将敌人消灭在行军途中。

    客观的讲,责任应该在袁晨皓身上。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能够将第八战斗单位与第80战斗单位对换,两支战斗单位的伤亡官兵总数肯定要小得多。原因很简单,第80战斗单位是预备力量,而不是主力,因此更擅长在坚固阵地上打防御战,而不是在长达数百千米的战线上打运动战。事实上,打运动战是第八战斗单位的强项。根据比较可信的说法,袁晨皓的最初意图也是让第八战斗单位在攻占了萨拉托夫之后,把阵地移交给第80战斗单位。结果很明显,因为没有能够充分估计到萨拉托夫的俄军会如此顽强,使得第八战斗单位来不及与第80战斗单位换防,也就不得不让两支战斗单位以并非擅长的方式作战。毫无疑问,这种对敌人估计不足,导致部队严重伤亡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战役指挥官,即策划战役的袁晨皓。

    当然,裴承毅没有追究袁晨皓的责任。

    原因也很简单,谁也不能低估30万俄军的战斗力,更加不能否认第二轮进攻战役所取得的重大战果。不管怎么说,没有哪个将军能够准确判断敌情,而且每次都万无一失,即便是裴承毅,也出过差错。在衡量一个指挥官的能力时,能否知错就改,而且能否及时调整部署来弥补错误,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毋庸置疑,在临机应变上,袁晨皓做得非常出色。

    直到战役结束,袁晨皓也没让后面的4个战斗单位上战场。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袁晨皓在萨拉托夫战役中犯的最大的错误,即过分相信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没有考虑到战役的艰苦性,也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但是从大局来看,这4个战斗单位还扮演着战略预备队的角色,而且正是这4个战斗单位的存在,才使得俄军乌里扬诺夫斯克方面军与基洛夫方面军c以及美军的另外4个师没敢轻举妄动。即便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等到发现无法及时占领萨拉托夫,也就是无法按照计划歼灭伏尔加格勒的美俄军队时,留在大后方的4个战斗单位也无法及时赶到萨拉托夫。

    实事求是的讲,袁晨皓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最受争议的决定。

    让火力支援部队首先支持第80战斗单位,看上去是在牺牲第八战斗单位,实际上却是在保护第八战斗单位。要知道,正是这一决定,让从伏尔加格勒突围的30万俄军中的25万永远也没有能够到达萨拉托夫,而另外5万俄军在到达萨拉托夫的时候,也只剩下了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与自卫武器。正是如此,在掩护美军的残余部队撤出战场后,这5万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的俄军甚至没有做任何象征性的尝试,就向剩余官兵还不到2000人的第八战斗单位缴械投降了。

    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