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发回来来的数据到主力舰开火,大约用了2分钟,而第51舰队只花了1分钟。当然,这是在应急机制的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即在肯定敌舰已经开火的情况下,舰队将以最快的方式进行反击。遗憾的是,因为在美军中央计算机做出全速反击的决策时,第一主力舰队发射的炮弹还在500千米外,而且还在大气层外飞行,所以美军舰队的雷达没有能够探测到这些炮弹(当时美军舰队没有启动主动雷达,而是由被动雷达监视战场环境,受电离层的干扰,被动雷达无法监视大气层外的目标),美军的中央计算机也就没有办法确定敌舰队攻击到达时间。也就是说,在选择反击方式的似乎,美军中央计算机选择了全面反击,即攻击已经探测到的所有主要目标,而不是集中火力打击部分主要目标。
按照这一反击决策,8艘“长滩”级主力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第一轮齐射。
与第一主力舰队一样,美军也选择了首先使用集束子母弹。
不管怎么说,集束子母弹不但能够让目标减速航行,还能够瘫痪目标的电子设备与探测设备,甚至有机会摧毁目标的通信设备,从而使目标丧失打击能力。
问题是,首先落下的不是美军的炮弹,而是共和国海军的炮弹。
没等美军主力舰进行第二轮齐射,准确的说,美军主力舰刚刚完成第一轮齐射,第一主力舰队投射的第一批炮弹就落了下来。
从概率上讲,要想避开集束子母弹的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第一轮齐射中,每艘“秦”级主力舰上的6门电磁炮均进行了8发急促射击,即以最快的开火速度,在10秒钟内投射8枚炮弹。也就是说,每艘美军的“长滩”级主力舰均遭到了48枚集束子母弹的攻击。在炮弹飞行的2分半中,以60节速度航行的“长滩”级能够行驶大约4500米,结合战舰的转向机动能力,大致可以得出48枚炮弹需要覆盖的海域面积为1200万平方米,而在确保10的子弹药命中率(即1枚集束子母弹投下的子弹药中有10命中目标)的情况下,集束子母弹在对付“长滩”级这类尺寸的战舰时,最大覆盖面积为40万平方千米,因此理论上只需要30到40枚集束子母弹就能覆盖1艘“长滩”级主力舰,并且保证10的命中率。按照共和国海军的实战测试,只需要5的命中率,即50枚子弹药命中,就能使一艘5万吨级的大型战舰将航行速度降低到30节以下,在10命中率的情况下,则能使战舰的航行速度降低到12节。
对于最大航行速度在60节到70节的大型战舰来说,12节的速度,等于瘫痪在海面上。
根据美国海军第51舰队的作战记录,几乎在同一时刻,8艘“长滩”级就遭到了密如雨点般的弹雨攻击。虽然“长滩”级配备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战列舰之后,世界上最厚重的装甲,而且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装甲混合部署的方式,比如在战舰最外层是由高强度合金构成的单一装甲c第一层水平甲板则得到复合装甲的强化c第二层水平甲板(物资甲板)则由电装甲强化c关键设施还得到了装甲盒的强化,总而言之,“长滩”级的装甲防护级别要比之前的所有大型战舰,包括航母都要强大,装甲的综合防护能力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列舰之上。但是面对那些速度高达每秒5千米的小型穿甲弹,“长滩”级的防护装甲几乎成了摆设,不但分三层设置的整体装甲被洞穿,连一些关键设备的装甲盒都被打穿,只有极端重要的某些部位,比如反应堆舱c弹药舱c动力舱安然无恙。问题是,即便反应堆与推进系统完好无损,因为辅助控制系统c电能传输系统等等与航行有关的,甚至对航行安全性有决定性影响的设备与设施均遭到打击。
结果显而易见,在断定高速航行时会有巨大风险之后,计算机自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