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进军夏威夷(第5/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级的多用途驱逐舰。与“兴凯湖”级巡洋舰相比,“长白山”级多用途驱逐舰的最大区别就是只有2门主炮c没有“梅杜沙”系统,而且拥有更加完善与强大的反潜系统。

    正是因为“长白山”级拥有非常出色的反潜能力(综合反潜能力甚至超过了上一代反潜驱逐舰),所以共和国海军没有为第三主力舰队配备反潜驱逐舰,而是将多用途驱逐舰的数量增加到了16艘,并且为舰队提供了更多的攻击潜艇(具体数量根据作战情况决定,一般为4到8艘)。

    也就是说,在第三主力舰队里面,还有好几艘具有反潜作战能力的大型攻击潜艇。

    单从制海作战能力来看,第三主力舰队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总和的两倍,其中主要因素就是24艘护航战舰上的56门450千克级电磁炮能够在海战中成为非常有效的辅助打击手段。从舰队防空能力上看,第三主力舰队的拦截能力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的总和,主要就是8艘巡洋舰上的“梅杜沙”系统能够为主力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护。即便在反潜方面,第三主力舰队也不会比第一主力舰队或者第二主力舰队差,因为第三主力舰队更加重要,所以还应该稍微强一点。

    毫无疑问,这支刚刚成军的舰队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

    与之相比,航空舰队也是面貌一新。

    所谓的航空舰队,实际上就是之前的第三航空舰队。因为在诺福克海战后,海军决定为每个战区配备一支航空舰队,所以对舰队的名称做了调整,这里的航空舰队,全称应该是“太平洋战区航空舰队”。

    与之前相比,航空舰队的最大区别就是用3艘“重庆”级替换了2艘“上海”级,使得舰队里的航母数量由4艘增加到5艘,舰载战斗机的数量则增加到了600架,即整整一个战术航空队,而舰载战斗机的出动率更是提高了100,做到在一个作战批次中最多能够出动450架战斗机!

    当然,新补充的3艘“重庆”级航母,都是在大战期间建造的。

    大战爆发前,受《斯德哥尔摩协议》限制,共和国海军没有建造更多的航母,只是在主力舰的制海能力得到证明之前,并没放弃新式航母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大战爆发后,共和国海军就以最快的速度下达了2个批次c总计18艘的航母订单。当然,这样的订单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在雅浦海战之前,第一批订单的6艘“重庆”级均已开建,只是受模块产能限制,建造进度都不够理想。主力舰的制海作战能力得到证明后,海军做出了优先确保主力舰建造工作的战略决定,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到2059年底甚至比不上巡洋舰与驱逐舰)。当时,正好有2艘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遭到重创的“重庆”级航母需要进行大修,所以海军当机立断,将两艘还在船台上施工的“重庆”级航母拆除,用零部件来维修受创的航母,建造进度最慢的一艘则完全拆解,所有模块都留着备用,只有建造进度最快的3艘,也就是即将完成船台建造的3艘才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在2060年初完工,随即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与战前建造的3艘“重庆”级相比,这3艘“重庆”级的变动并不大,主要就是换上了性能更加先进的中央计算机(只有1艘完全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另外2所都在舾装过程中省去了旗舰模块,只保留了增添旗舰模块的接口),使用强度更高的飞行甲板,以及更加合理的弹药输送通道。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毕竟在大战中,优先保证的是产量。再说了,“重庆”级的性能不算落后,而且在第二批建造的时候,其主要缺点还没有暴露出来,加上为“秦”级开发的“梅杜沙”系统还没有得到实战检验,所以海军在这3艘“重庆”级的设计与建造上非常保守。

    事实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