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军登场(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级的空天战斗机,即载弹能力相对有限,只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出动一次所能打击的目标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量子通信技术能在2062年广泛应用,头号功臣就是共和国天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开发量子通信技术方面,天军提供了70的经费,并且承担了80的基础开发工作,海军只提供了25的经费c承担了15的开发工作(另外5的经费与5的开发工作由陆军与陆战队共同承担)。因为开发难度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连续失败沉重打击了科研团队的士气,甚至一度有人认为,量子技术很难走出实验室,所以对量子技术需求较低的海军一度打算终止开发,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功转为技术储备,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其他领域,比如开发威力更大的电磁炮(当时共和国海军已经着手开发2000千克级电磁炮,甚至提出了5000千克级与1000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设想。为了使这些疯狂的计划得到最高统帅部的支持,海军还在螺旋加速器领域投入巨资,提出了用螺旋电磁加速器取代火箭,用来发射航天器。从理论上讲,用电磁炮发射航天设备,能够将航天发射的效率提高几十倍,并且将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如果不是天军坚持,甚至一度以终止全部合作开发项目的方式威胁海军,恐怕量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工作早就结束,也不可能在大战期间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通信设备了。

    同样的,配套的相关技术也由天军与海军共同开发。

    因为量子通信不受空间距离,甚至不受任何自然环境影响,所以量子通信设备用在遥控战斗机上与用在空天轰炸机上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道理,意识遥控系统只是一种代替四肢的操控系统,与被操控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关系。说得简单一点,将用在遥控战斗机上的意识遥控系统用在空天轰炸机上,只需要调整控制软件,对硬件几乎没有特别要求,也不需要做特别调整。

    问题是,谁也没有想到,共和国海军能在2063年初把战线推进到墨西哥湾!

    受此影响,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最高统帅部做出了优先保证海军供应的决定,而直接结果就是遥控战斗机在2062年量产,并且在“圣诞节海战”中取得重大战果,在主力舰一炮未放的情况下,全歼美国海军6支主力舰队,取得了自开战以来,战果最为丰硕c也是最后一场海上决战的胜利。当然,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共和国天军的第一种具备全空域作战能力的空天轰炸机在2062年的第四季度才正式量产。这还是天军竭力争取的结果,如果按照最初的生产安排,要到2063年的第二季度,才会批量生产空天轰炸机!

    正是如此,到2063年初,共和国天军接收的空天轰炸机不到100架,且其中半数还在进行调试,不具备作战能力!

    为了展示天军的实力,特别是战略轰炸的实力,天军必须采取行动。

    不到50架轰炸机,能够做的,也只有重点轰炸。

    因为海军首先打击了美国的航天发射中心,而夺取制天权是天军的任务,而不是海军的任务,所以天军别无选择,只能把目标锁定为美国本土的航天控制中心。

    毫无疑问,战略轰炸文明得多。

    根据天军的作战记录,参与轰炸行动的46架空天轰炸机有44架顺利到达目标上空(另外2架在飞行途中因为故障而提前返航),投下各类弹药1100余枚,总投弹量不到1000吨,仅为海军炮击弹药消耗量的百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44架空天轰炸机总共打击了120个战略目标,并且全部摧毁!

    从弹药使用效率来看,无疑远远超过了海军的炮击。

    当然,并不能完全从投弹量来衡量打击效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