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者甚多,称王者也不少。这
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
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
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
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兵部尚书齐泰,
洪武十七年(1384)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
澄,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
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
推崇。据说后来成祖入南京继帝位时,怪僧姚广孝怕成祖方孝孺像杀他,为之
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
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朝
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情况,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
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宽刑省狱。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
况严重。他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
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
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
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
种情况。他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他以《大明律》与历
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
其父朱标生前曾练习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
朱标死,太祖也叫朱允文断刑狱之事,朱允文一如其父风格。那时,他就
获得了广泛的称誉。如今即位,他要全面改正洪武吏治,力图创造出和谐的宽
政。
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
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
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建文帝的这
些措施实际上是对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的一种调整,也反映了建文帝与太祖执
政风格的迥异。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