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脚(第1/3页)  从头到脚说健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脚的经脉循行

    对人体来说,上边最脆弱的是颈椎和咽喉,中间最脆弱的是腰,下边最脆弱的就是脚踝,所以脚踝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首发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颈椎是不可以受寒的,腰和肚脐也不能受寒,脚踠还是不可以受寒。人体的这三个关键点都是枢纽之地,都不可以受寒。一旦受寒,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泡脚时即使泡不到小腿,也一定要泡到脚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

    西医还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人的直立,直立导致人体的所有压力都压在脚和脚踝上,所以脚承载着人体的全部体重,对人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一一来了解脚的经脉循行。

    首先,脚面的经脉从里向外分别为: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胆经和膀胱经,这六条经脉上的穴位相当多。

    人的手和脚都属于末梢,所有的经脉都是阴阳交通,从末梢完成。末梢上有井穴。井穴意从何来呢?井是生发之地,它的气血很薄,但是气血薄并不见得作用就小。这就好像我们说到子时是一阳生,但不能小瞧了这一阳,阳能生发多少全看生发之地。所以我们要把井穴保护好。

    那么,这个生发之地是怎么生发的呢?就拿胃经为例,胃经走脚时主要走足二趾(大脚趾旁边的脚趾),但它分出三支,一支入脚二趾的内侧,然后走内庭穴;一支入中趾的外侧;一支终于大趾之端的隐白穴,这就是“阳明胃,太阴脾”,阴阳的交通就是在隐白这个穴位上。胆经走脚第四趾外端的指甲旁边一点,这里有一个穴叫窍阴。

    膀胱经是走小脚趾外,最外边的穴叫至阴穴。

    脾经是走隐白穴,肝经是入大趾。脚面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叫三毛,每个人脚上的这个位置都会长着几根毛,所以叫三毛,旁边有一个穴叫大敦穴。麒麟小说首发

    肾经起于足小趾,然后走至足心,从这里起,是肾经第一个经穴“涌泉穴”。

    脚后跟主要循行的经脉是膀胱经和肾经。

    脚的疾病

    ◆脚后跟疼痛、更年期足跟痛

    如果我们的脚后跟十分疼痛或者是更年期足跟痛,就感觉好像长了骨刺一样痛,但是又查不出骨刺,那么这种毛病主要与肾经和膀胱经有关。

    这个病证在暗示着人到更年期了,会逐渐出现精亏血少的情况,同时还意味着阳气大虚,这也正是造成足跟痛的两个原因。

    ◆足大趾外翻肿胀

    足大趾外翻肿胀是脾经的问题。如果脚下特别热,是肾经的问题,是因为阳气收摄不住,即将外散所致。足小趾热一般来讲跟膀胱经有关,治疗这种病也是要取委中穴。

    ◆脚部浮肿

    如果脚部得了水肿病,就是脚部浮肿、肿胀的话,属阳气无法代谢湿邪,可以将葱煮水,然后把脚泡在里面,这种葱水散邪的作用非常强,可治此病。

    ◆脚气与脚臭

    目前困扰大家最多的脚病是脚气的问题,年轻人往往还涉及脚臭的问题。

    中医认为,脚气和脚臭都是湿邪下注所致。人体的湿邪总要有一个出处,否则就全都憋在体内了。而人体中湿邪的疏泄渠道就是通过脚上的井穴来散的。

    一般的脚气可以不治,因为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疏泄现象。当然,像传染性真菌的脚气还是要去治疗的。

    古代的药王孙思邈曾给脚气病开过一个特别绝的方子——喝白皮粥,就是喝点带糠皮的粥。这个方子很好。在孙思邈死后好几百年,西方医学家才发现从谷物的糠皮里能够提取出维生素b群,专门治脚气。我一直的观点就是:与其吃维生素,不如喝点糠皮粥。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吃的粮食太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