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铁口神算(第1/3页)  风流药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早,萧遥给父母买了些补品,又到县人事局向李局长打听到了下户口的事,李局长热情地帮他打了个电话,得知由于最近公司局在集中整理身份证重号问题,落户的事要下月才能办理。萧遥道过谢后踏上了回老家的汽车。

    萧遥的老家金雀镇离县城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倒不是有多远,而主要是路不好走,汽车提不起速度。那里全是深丘陵地貌,虽不象山区那样两山夹一沟,但巨大的丘陵也是一个连一个,丘陵之间是河谷,一条条小河蜿蜒曲折地绕着一座座高大的丘陵,两岸是冲积的平坝,一户户农家就坐落在平坝到半山腰间。坝子上全部种的水稻和油菜,山上则是一片片随山势蜿蜒的梯田,种着玉米、红薯、小麦等,再往高处山腰以上则是茂盛的树林,近年来长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山上的树林越发茂盛起来,据说消失了若干年的兔子,獾等动物又多了起来,甚至有人称见到过野猪。盛夏时节,从车窗望去,满眼的绿色,虽不是山清水秀,倒也显得安宁静谧。

    金雀镇就在其中一座高大的丘陵的半山腰,很小的镇子,百来户人家,顺着公路两旁修建,每逢赶集的日子,四里八方的乡亲就背着自家产出的鸡蛋、蔬菜等沿街摆着卖,换些猪肉盐茶之类,然后呼朋唤友赶回家里。近几年,年青一些的全部都结伴到沿海打工去了,老家基本上都是些老弱病残。所以小镇上最热闹的要算邮局代办点了,因为在那里能取到儿女打工寄回的工钱,也能约好时间守在公话旁和远方的儿女通个电话。每天经由小镇往返县城的也只有两三趟班车,早上经过小镇进县城,下午再从县城经小镇到下一站。小镇的人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安闲地过着日子,外面的世界仿佛对他们来说遥远得无需关注。

    萧遥家就在小镇上,以前是在离小镇几里远的河对面半山腰,儿女都出去工作了后,父母就搬到了镇上,用母亲做裁缝挣下的钱在镇口修了一个门面宽的两层小楼。在家门口下了车,萧遥远远地看见母亲正专心地缝着衣服,父亲正在门口和邻居聊天。

    萧遥叫了一声爸妈,父亲迎了上来,接过了他的东西。母亲也抹着眼泪跟了上来,还一边责怪他不该浪费钱买这些东西。

    半年没见,母亲的头发也白了些,也显老了些。萧遥责怪她不该还继续这么操劳,父母只是说反正闲着也没事,还不习惯。一边端出饭菜,生怕萧遥饿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萧遥醒了,舒服地睡了一个晚上,这会儿精神特别好。小镇的居民除了学校和政府里上班的人,大多还是做着农田。所以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小镇上了没有路灯。一到深夜,整个小镇没有一丝亮光,没有一丝声音。只有闲不住的青蛙,鸣叫着陪伴沉沉睡去的小镇。

    吃过早饭,萧遥问了一下,父亲说没什么农活,于是说一个人出去逛逛。父亲在后面说水观音里有个算命的,听说很准,让他去试试。萧遥听了付之一笑。

    萧遥信步向一里远外的寺庙走去。那座寺庙就叫水观音。修在一处奇妙的地方。本来方圆几十里都是起伏的丘陵,但偏偏那座山从中裂开,只剩一半笔立地矗立着,另一半则塌了下去,形成一个宽百来米的谷地和缓坡。老一辈的人都说那是以前一只金色的鸟从远处飞来,在那座山上停息,后来飞走时,一脚就把山蹬塌了半边,所以这个小镇就叫金雀镇。萧遥自然是不信的,在他看来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地震之类把那座山震塌了一半,但却解释不了为什么独独那一座山塌了,而其他附近的山却没有一点经历大地震的痕迹。老人们还说,金雀飞走后,没塌的那半边山的半山腰就流出了一股泉水,有得了瘟疫的百姓喝了竟然病就好了。于是人们在半山腰凿了个洞窟,供奉观世音菩萨,那股水正好从菩萨座前的一个小井眼里流出。无论春秋冬夏,水流也不多不少,就那样汩汩地流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