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男籍贯:山东鄄城人孙膑晚年隐居孙花园(寺南0.5公里),齐王念其功高,常派人前去看望,为安置其食宿,于村北建驿城一座。孙膑死后,葬于驿城前,并改驿城为“仪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在仪城旧城建寺,取“亿”安静之意名为“亿城寺”。寺旁有春秋义士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和荆轲之墓,取其义士之意,故又名“义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该寺。
孙膑旅游城北临箕山河,西南临向阳河,座落在箕山河与向阳河交叉处。走近旅游城,首先看到的是圆融大桥,它横跨在向阳河两岸,桥长158米,宽12米,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入口。跨过大桥是一座仿古牌楼,两旁各有一巨型石狮,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穿过牌楼便是近3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大型雕塑,将广场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广场为过桥车辆的停放处,游人的短暂停留及商业服务区;内广场为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广场东北部是孙膑旅游城的城门楼,其中点与圆融大桥在同一中轴线上,主楼长80米,进深24米,高27米;两侧各有60米长的城堡和角楼,整个城门楼和故宫“午门”相似。从城门楼的门洞穿过,迎面是一幅巨型“导游平面图”,这里是旅游城的内部交通枢纽,城内主环路在此闭合,整个旅游城分为东西两个大部分:东部为佛教文化区,主要建筑是圆融禅寺;中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有“孙膑纪念馆、佛塔、孙膑书院”等。穿过城门楼沿朝圣路向东,便进入了佛教文化区。该区内主体建筑圆融禅寺,是在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1500余年的“亿城古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晚年辞官隐居故里后,继续研究兵法,修著兵书,齐王念其功高,经常派文武大臣前来探望,为解决这些大臣的食宿问题,就在这里建了一座驿城。孙膑去世后,就葬在驿城前,后更名仪城。北魏太和年间,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传经至中原,访此古迹,看到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就吩咐他的弟子修建寺院一座,并定名为“仪城寺”,后更名为“亿城寺”,取“安静”之意。亿城寺鼎盛时期,“僧众千余人,佛像万余尊”,当时许多寺院的主持均由此院派出,为中国佛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圆融禅寺”就是在此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再现出当年古寺雄姿。整个寺院南北长520米,东西宽260米,占地200余亩,沿中轴线分布着“六殿”、“一山”、“一池”、“一山门”。自南而北依次是:
1山门
2放生池
3天王殿:中间供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东西两厢供奉四大天王,意为风调雨顺、生活富足、保一方平安。两侧角楼分设钟鼓楼,殿门前一对巨狮把守,意为“不忠之人不得入内”。
4圆通殿:是五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
5药师殿:为七间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
6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为九间回廊重檐庑殿式建筑,长55米,进深30米,高30米。殿前筑有三层汉白玉月台,月台高4.05米。其造型与故宫“太和殿”相仿。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陪侍二十四诸天,释迦牟尼前伽叶,目连侍立,背后是南海观世音塑像,并有童子相伴。
7弥陀殿:前面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背后供奉韦陀护法神。
8文殊殿:为两层建筑,供奉文殊菩萨,二层为藏经阁。
9文殊殿后是须弥山。这样整个寺院背山面水,堪称风水宝地。
在寺院东部建有文物陈列馆、疗养房、斋堂、法堂、方丈院,是寺院僧众生活起居的地方。
在寺院西部有祖师堂及养老院。
整个寺院周围及各大殿之间均用回廊连接起来,结构布局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既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