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节(第1/5页)  官场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责怪说,你老不上路了,我这满脸荷包皱,还五人呢写这玩意儿,儿孙们见了,多不好意思。史老笑道,这本来就不是让儿孙们看的,是专门写给你的。你留着它,等我百年之后,它说不定值几个钱呢。郭纯林听了不高兴了。这话本来就叫人伤心,又像她看重史老口袋里几个钱似的。史老见郭纯林不说话了,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只是感觉到她心情不好了。史老也不多说什么,仍是提笔写字,在联语两边写了些晚年遇知音之类的话。他边写,郭纯林歪着头边读。读着读着,郭纯林便开心起来。

    晚饭后,史老回房同郭纯林一道喝茶。茶是小珍按二老各自的嗜好冲泡的。史老拐了几口茶,说,纯林,你喝了茶,就去看看电视吧,我有些话要同史维说。郭纯林应声行,茶也没喝完,就去了客厅,史老看出郭纯林像是有些不快,怕是怪他见外了,家里有事总避着她。史老也不准备同她解释什么。他要同史维说的事非同小可。

    一会儿史维便来了,小着声儿问,爸爸有什么事

    史老先不说什么事,只道,坐吧。

    史维坐下了,望着爸爸,呼吸有些紧张。在他的经验里,凡是爸爸郑重其事叫他过来谈话的,准没什么好事。要么是他家媳妇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或是女儿什么地方不得体,要不就是弟弟或弟媳,或家里别的什么人哪里错了。而所有这些,都是他这个做老大的责任。史老在意的很多事,在史维看来都不算什么大事。可他为了尽孝,为了别让家里为点小事就闹得鸡犬不宁,只好凡事都应承着。家和万事兴啊可是今天,史维发现爸爸的神态格外的不同。老人家只是慈祥地望着他,慢慢喝茶,半天不说一句话。史维在爸爸慈祥的目光下简直就有些发窘了。爸爸从来是威严的,很少见他有和颜悦色的时候。

    史维,爸爸老了,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最终要落到你的肩上。史老把目光从史维脸上移开,抬头望着天花板。史维,你知道,我们家同别的家庭不同。我也注意到了,家里有人对我的这一套不理解,只是有话不敢说。尤其是晚辈,在一边说我是老古董。

    史维忙说,没有呢,儿孙们都是从内心里孝敬您,这也是您老教导得好。

    史老摆摆手,说;我们家有我们家的传统,这是历史造成的。现在是让你明白我们家族历史的时候了。你好好听着。我们史家是个古老的望族,世世高官,代代皇禄。故事要从显祖史彬公讲起。史彬公是明朝建文帝的宠臣。建文帝四年,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师,兵团南京,破宫入朝,窃取了皇位。这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明成祖。当时,宫中大火,正史记载建文帝被烧死了。其实建文帝并没有死。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想自尽殉国,身边近臣二十多人也发誓随建文帝同死。幸有翰林院编修程济,极力主张建文帝出亡,以图复国。于是,众臣乘乱出城,建文帝一人从暗道出宫,约定君臣在南京城外的神乐观会合。那是农历六月的一个深夜。最后商定,由吴王府教授杨应能c监察御史叶希贤c翰林院编修程济三人随身护驾,不离左右;另由六位大臣往来道路,给运衣食。其余大臣一律回家,遥为应援。显祖史彬公回到了吴江老家。自此,建文帝落发为僧,从者三人,两人为僧,一人为道。三僧一道,颠沛流离,恓恓惶惶,没有一天不在担惊受怕。再说那建文帝的满朝文武,多是忠义之士。朱棣称皇以后,一朝百官多有不从,有的抗命而死,有的挂冠回乡。事后有四百三十多位旧朝官员被朱棣罢黜。这些人一身不事二主,可敬可叹啊朱棣也知道建文帝没有死,他一边欺瞒天下,说建文帝死于大火,一边密令四处搜寻建文帝的下落,以绝后患。朱棣曾命人遍行天下,寻找朝野皆知的神仙张三丰,就是为了搜捕建文帝。后来,又听说建文帝远走海外,朱棣便命宦官郑和航海,寻访海外各国。正史记载的郑和下西洋,只是永乐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