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七字(第1/2页)  风烟儒墨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余默然极力思索,努力回想,也记不得大书堂里的万卷藏书之中,有哪一处提到过“德之七窍”。

    他被问住了。

    洛万通见此,得意道:“呵,大书堂藏书万卷,这么短的时间内,你怎可能读的完,想要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劝你倒不如趁早放弃的好。”

    话落,甩袖出门。

    他断定余默然决计答不出这个问题。因为,就连当年正是叱诧风云的秋意澜,都没能答出这个问题。

    余默然站在院中,苦思冥想。

    他只知三纲八目: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三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目;

    却不知德之七窍为何物。

    他几乎可以确定,大书堂万卷藏书之中,绝没有哪一本书,提到过“德之七窍”。

    既非古人总结出的道理,那自然是要后人从自我修身之中总结。

    于是,余默然把大书堂万卷藏书中的种种相关道理,细细回想,又结合自我意志,渐渐融会贯通,忽而有所开悟。

    半晌已过。

    洛万通返回梧桐屋,见余默然静立门前,似从未离去,问道:“你想出来了?”

    余默然道:“弟子,好似有所明悟。”

    洛万通吃惊道:“说来我听。”

    余默然稍作沉默,道:“弟子以为,德之七窍,只在‘志’‘明’‘守’‘恕’‘独’‘贤’‘公’此七字之中。”

    洛万通把这七字暗自复述一遍,觉得很有意思,疑惑道:“如你所言,德之七窍,竟只在这七字之中,那我问你,这七个字,又作何解释。”

    余默然沉寂稍许,答道:

    “是七字,也是七德。

    志:志道之德也,是有志于道,把道理记在心里。

    明:通达之德也,是通达于理,明白志道的意义。

    守:自省之德也,是自我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

    恕:平恕之德也,尊重别人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德之前,人人平等。

    独:慎独之德也,君子必慎其独,即便四下无人,也要遵守自己的德行。

    贤:圣贤之德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公:众人之德也,普天之下,若人人有德,大道中庸,天下为公,至此,可天下太平也。

    弟子以为,此七德,便是德之七窍。”

    ……

    洛万通惊住,陷入深思。

    他回想起百余年前的那个夜晚:

    正魔大战之后,先代掌门许无涯重伤不治,自知将要不久于人世,便把他们众师兄弟聚在一起,问下这个问题,谁若能回答得上来,便是芸香阁新一代掌门,可直到许无涯撒手人寰,饮恨九泉,竟也没能等到一个人回答上来,之后,风渐良与秋意澜竹林一战,再也不忍心回想下去。

    深深舒一口气,洛万通看了一眼余默然。

    真正的答案谁也不知,但余默然年方十六,才是志学之年,能有这样的见解,足以见他绝非庸才。

    洛万通已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接着道:“我问你,对于才和德,你又作何见解。”

    余默然道:“才如健骨,无之则不能立;德如强魂,无之则不为人。人生于世,天地循理,先而为人,后而学立。”

    洛万通道:“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于才于德,又有何不同。”

    余默然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洛万通不再问了,沉寂半晌,说道:“你先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