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彦辞出以后,沿路不敢耽搁,马不停蹄,每日天刚亮就启程,日落以后方才驻下,急急赶路,沿路经过德庆州c梧州c平乐府,不到六天就赶到了广西省会桂林,三千抚标中军乘船沿江而上,紧跟其后。
桂林城始建于公元621年,唐朝大将军李靖充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林大总管时,认为桂林位于“湘水之南,粤垠之西遥控海疆,旁控溪峒,宿兵授帅”,地位十分重要,便着手营建桂林城。
建城之初,城郭周围不过三里,门不过四扇,只能算的上是大唐在广西的一座小碉堡,小据点,居民,也已戍边将士居多。
经历千年的变迁,唐c宋c蒙元,桂林逐渐发展起来,洪武八年,朝廷增筑南城,城池大大扩展了,单是内城的靖江王府,就超过了这个范围。
明朝时,桂林作为广西巡抚的治所,不但是西南政治中心,也是商贾云集之地,交通驿站也十分发达。粮食和食盐的运销,是最大的商业活动。藩库中专门存有几十万两银子收购粮食,官府将收购的粮食运往广东,牟取厚利。当年的水东街又称盐街,经营食盐的商行一家挨一家,有诗形容说:“广南商贩到,盐厂雪盈堆。”此外,各种手工业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明洪武八年增筑南城,形成东西狭南北长的长方形城镇。“如流车马门前度,似栉人家水上围”,正是当年桂林居民密集,经济繁荣的写照。
但是,陈邦彦此时看到的桂林城,可就不是如此模样了。由于受到湖广和广东的战乱波及影响,商业萎靡,市易不兴,城内流民激增。昔日繁华秀丽的桂林已经象个讨食的乞丐,难民满街,肮脏不堪。
桂林府城外,旌旗招展,仪仗优隆。
桂林知府余朝相和致仕官绅,前户部侍郎关守箴事先赶来,率领城中士绅,在南门十里外恭迎陈邦彦一行。
陈邦彦勒住马缰,仰头看向城楼上的桂林二字,似有许多感慨。
在众人的迎候下,陈邦彦策马进城,他一路轻车简从,并没有清道的仪仗部队。
等进了城,陈邦彦就看到街道两旁的角落里躺着不少流民乞丐,身上鹁衣百结,又有小孩饥饿的哭喊。或是声音哀哀,或是有气无力,其状之惨,让人不忍目睹。
陈邦彦轻皱着眉头,对身旁的桂林知府余朝相道:“陈某记得大明所有的府城内不是都有养际院和饭堂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流民乞丐”
余朝相躬着身,小声的解释道:“抚台大人有所不知,这些流民大多都是湖广的灾民,这些年鞑子肆虐湖广,不少百姓都跑进广西了,流进桂林的灾民也不少,州府钱粮有限,赈恤能力不足,一些救济也只是杯水车薪。”
“哎,国事糜烂至此,谁人之过”陈邦彦轻轻叹息了一声。从钟鼓楼到巡抚衙门这一段,各街道又是一样遍布流民与乞丐,因为无人收容,他们只能睡在两旁的屋檐底下,似乎很多人已经身体僵硬,显是饿死了。
“大爷行行好吧,随便给口吃的就成。”
“给我家孙女一口吃的吧,等年景好了,老朽给各位立长生牌位,天天上香”
“大爷,我有一把力气,给您老卖力气,就求个吃饱饭。”
有气力的还在一旁跪着卖力吆喝乞讨着。
与街道两旁悲惨的流民乞丐相比的,便是迎候在他身旁的各衣着光鲜的士绅豪强们,他们前呼后拥,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华奢靡。
看着那些士绅豪强,街上流民乞丐有的麻木,有的羡慕,有的严重则满是仇恨。这个情形落在陈邦彦眼中,心中又是一阵叹息,真真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方面是富者土地连绵,华屋广袤,一方面却是贫者连立锥之地都无。不患寡而患不均,连未受兵灾的一省府会都是这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