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2 大明的家底子(第1/2页)  重生南明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宫,议政堂。

    天子行宫原是由两广总督衙门改建,议政堂便设在了原来的总督签押房内。

    议政堂外设有临时的内阁,六部等中枢机构。自永历朝廷建立后,永历皇帝便在此接见内阁大学士及文武百官,天子有事商量或三品以上文武有事敷奏,即可举行,并不定期。

    再加上堂内旁无侍卫,礼仪从简,君臣可以人得尽言。议政堂便成为朱由榔日常接见文武百官,听政议事之处。

    堂内,朱由榔高坐在主位之上,两边分坐着司礼监秉笔兼掌文书房事杨守春;御马监掌印庞天寿;武英殿大学士翟式耜;户部尚书严起恒;吏部尚书朱天鳞;兵部侍郎摄尚书事陈子壮;左都御史吴贞毓等两个内臣和五位大臣。

    “去岁至今,户部入库金c银c铜钱合计约银七百四十三万两,皆为抄掠罪臣及劣绅所得;

    云贵c两广c湖广诸省份按照陛下吩咐已取消一条鞭法,不再收折色。

    去岁共收本色米c麦共一百二十三万石;绵c绢五万三千五百余匹;丝c草八万六千六百余束;马料一万五千余石;

    通计,各省文武正员及内廷供奉官等共计两百一十八员,内外官禄米俸料共计支出合银五万八千六百余两,粮两万三千四百余石,绵c绢六千八百四十余匹。

    宗室c勋戚合计三百六十八员,去岁共支钱两万四千五百余两,粮八千三百余石,绵c绢一千六百五十余匹。

    余者皆充为御营c厢营粮饷,每岁共计耗银约五十三万四千两,粮约一百四十八万六千石,马料三万余石。

    经度支,银钱尚敷国用,多有结余,米麦则缺额三十余万石,回陛下,臣启奏完毕。”

    身穿大红朝服的瞿式耜向朱由榔躬身施礼后,退回座位。

    朱由榔听完点了点头,眉头轻轻地皱起,前世的他当过地方县镇级一把手,知道想要改好内政,必须要对自己的家底了如指掌。

    这些年忙于征战,对中枢的财政情况并不是很清楚,虽然知道国朝在仅剩岭南一隅后,中枢的财政肯定会很紧缺,但真正听到那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后,朱由榔感到很悲哀。

    不算抄掠所得的大头,云贵c两广c湖广诸省份竟然只收上来了一百二三十万石的粮食,折算成白银也不过一百多万两!

    一百多万两白银虽然不是个小数字,但作为一个国家财政中枢的总收入那就实在少得可怜了。

    朱由榔虽然对古代的财政细节不太清楚,但也知道北宋时期,岁入常年保持八千万贯,按照1:15比价,核计白银也有五千万两,可谓富庶无比。

    南渡后地盘虽然小了数倍,经济上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绍兴议和后,财岁已由渡江之初的不满千万激增至六千多万贯,孝宗年间税赋八千余万贯,天禧年间岁入更达到一亿五千万贯,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折算成白银也有八千多万两。

    南宋岁入只是中央财政收入,与北宋不同,再考虑到南宋区域的大幅萎缩,这样的经济奇迹不能不令人惊骇。

    它不仅远远甩开之前经济上尚在蹒跚学步的唐朝,之后的明朝(明朝中后期,国库岁入仅三四百万两,等三饷加派到一千六百万两,竟沦为饮鸩止渴,国破家亡的笑柄。宋朝南渡三十年,人口尚不足两千万,为明末五分之一,疆域不足明朝二分之一,岁入却近乎明朝的三十倍,按单位人口计,则是六十倍以上。),经济之强堪称空前绝后。

    同样是南渡的残余政权,同样疆土和人口辖少,南明政权和南宋政权在经济上相比,简直一个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一个是穷的当裤子的乞丐!

    双方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朱由榔心里也大致有些数,明朝不管是北明还是南明,向来主收农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