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一十四章 捻军(第1/2页)  河山鼎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雉河集的张记盐号扩充了一倍,张敏行领几个儿子张罗私盐买卖忙得不亦乐乎,就连秀才田云山也过去帮手当上账房先生。张老家的张记茶馆又挂上了竹刻长联,重新开了张。

    这天晌午,张乐行正在客堂里和张玉明、张果行、芦老照、张德才、刘洪立闲聊。“当家的,有大事发生了!”杜金婵冲了进来,张乐行见妻子满脸是汗,有点心疼:“坐下歇会儿,擦把汗慢慢说吧。”

    杜金婵忙不得镲汗,急急的说:“太平天国亡了!”

    “什么?”众人哗的站了起来,张乐行一把抓住妻子的手,“消息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回事?”

    “外面都已经传偏了,,天王已经死了天京已经被攻破了。听说是李鸿章亲自带领队伍给灭的。还有,洋人也参加了。”杜金婵急忙告诉丈夫。

    “几十万太平军,还有南京,就这么完了?”张德才攥紧拳头不敢相信。

    “快!大家四处确认下消息。同时命令下去,让弟兄们警惕,别让清军给伤了。”张乐行急忙分派命令,但是他心里凉透。如果太平天国完了,那么,下一个他几乎不敢想下去了。急忙和妻子出外去了。

    朝廷对李鸿章的请人前来接替他的折子很快就发还了,回来的同时还有双眼花领、太子少保的封号,效率如此之高,一方面,是怕天下帮他们满人打天下的人寒心;一方面,怕把李鸿章给逼出事情来,如果李鸿章被逼得跟他的老师跑红军那边去,事情可怎么得了哦?另外,捻子也闹得厉害啊!僧王僧格林沁已经率领蒙古铁骑南下了,命令李鸿章配合僧王尽快剿灭捻子。

    捻军是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的农民秘密组织。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清政府虽然一直严禁结捻,但是由于捻党是分散零星的武装活动,所以还没有把它视为大患。

    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淮河两岸的捻党纷纷响应。可惜太平军没有很好地发动和组织他们,捻党仍然是半农半兵、各自活动的战斗力量。1855年黄河大决口(开封以东铜瓦厢),下游改道北流,入大清河。鲁西南以及皖北、苏北灾害十分严重,农民更加饥寒交迫。同年,捻党首领们在安徽雉河集(涡阳)会盟,推举张洛行(张乐行)为盟主,号“大汉盟主”,有几十万捻党承认他是领袖。从此,张洛行统一指挥下的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捻军的活动使清朝十分忧虑,因为他们的活动地区不是太平军的长江沿岸,更不是天地会的南方各省,而是活跃在淮河南北,直至山东、河南,迫近清朝心脏地区。因此清朝常把捻军和太平军并列,称之为“发捻”。但捻军在各方面的水平都远不如太平军:第一,仍然分散,各自为战,很难统一指挥;第二,以骑兵为主,流动作战,很少和清军打硬仗、大仗;第三,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纲领,连曾国藩都说:“捻匪之人多志大远不如粤匪”;第四,领导成份复杂。尽管这样,太平军以捻军为友军,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李鸿章拿着折子,沉吟了好半天,僧王南下,表明朝廷下了决心要平了捻军,同时嘛,应该也有监视自己的意思吧?这段时间捻子反倒没有过去那般闹腾了。李鸿章觉得很奇怪,难道是大军云集导致的?其实事情很简单,一是官府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对太平军的防范上,连平素维持官盐的盐巡小队也抽调上了前线。原来以偷贩私盐为生的捻子,如鱼得水,光天化日壮胆接管盐业,有了一点稳定收入。二是由于“杀尽不平,处处均匀,人人饱暖”的太平军越发临近,这使那些往日里朋比为奸,无恶不作的有权有势者也开始夹起尾巴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