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回(第1/2页)  秦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君王后卧榻小憩,旁边宫人轻轻捶腿。若水手执一本记载楚史的帛卷,轻声为她诵读。女史也安静地坐在一旁听。

    傍晚时分世子回宫,依照规矩来向祖母叩头请安。君王后忙命赐座。看过他带回的书信内容,君王后喜道:“荀卿说你这次大有进步……都学到些什么?”

    世子回宫路上现背,但一见君王后就忘了大半,额头冒汗,表情紧张,半晌才道:“荀先生……荀先生将秦国游历一事讲给弟子们听……”

    君王后道:“哦?仔细讲来。”

    世子用袖子擦汗后道:“秦国边城坚固险要,地势便利,山林川谷美不胜收,是形胜之地;秦地民风朴素,百姓敬畏官吏,各级官吏执事恭检,公私分明,臣子不勾结朋党,秦王在朝廷上听决百事,没有滞留的公务……秦国从七国中脱颖而出,并非天数,而是定数……”磕磕巴巴讲完文绉绉的长篇大论,他长吐一口气。

    见孙儿满头大汗,君王后示意若水递去汗巾,和蔼笑道:“我们随便聊几句,你怎么紧张成这样儿?赶快擦擦汗。”

    接过一双玉手递上的洁白汗巾,淡淡的女儿香,世子紧张感缓解,连声道谢。但抬头见祖母正注视自己,他又紧张起来,汗水浸透贴身衣衫,手里拿着汗巾,却不去擦。

    女史忍笑道:“如此看来,秦国的状况,与平日我们听到的传闻大不相同喽?”

    君王后应道:“老妇听说秦国法令多如牛毛,酷吏横行,赋役繁重,百姓贫苦,民众怨声载道……原来传闻不实。”

    世子愣头愣脑道:“等柔姬嫁去咸阳,时常会写家书,到时候我们就知道秦国到底什么状况了。”

    君王后叹口气,沉默不语。女史知道她对两国联姻一直心有疑虑,秦国聘礼虽重,但决非促成齐王室同意联姻的真正原因。跟随君王后多年,女史却难以猜透她这次心意。

    突然宫人来报东宫出事的消息。听完回禀,君王后表面平和,心中好生不快。世子与若水并肩而立,一个是国之储君,一个是君王后一心调教学习政务的娘家外孙女,将来可辅佐国君的“贤内助”,她存心考验道:“依你们二人看,此事该如何处理才得体?”

    世子犹豫一下,回禀道:“也许当中有什么误会……客人可能喝醉了,我们不用太计较,就当此事没有发生过?”

    “果然象你父王。凡事都无为而治,老妇倒也省心了。”君王后反语批评。作为太后干政多年,并非贪恋权力,只因齐王田建性格恬淡,喜欢研究神仙方术,终日藏于深宫,对政事不闻不问。此后君王后将全部希望放在孙儿身上,但随着孩子年纪渐长,发现其性格与齐王越来越相似,喜好钻研旁门左道,于国家政事不甚关心。追溯根源,君王后之夫齐襄王亦会一手好园艺。当时燕国大举入侵,齐国仅剩两城,国家将亡,他逃难之时谎称自己是花匠,在老太史府后花园偶遇太史之女,两人遂私定终身。身为太子,在那样危急时刻,还有心情侍弄花草,与佳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如今孙儿这般散漫性情,完全继承乃祖乃父,又能怨得了谁呢?

    不经意回忆陈年往事,念及先王,君王后一时心软,不再责备世子,改问若水:“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若水谨慎小心答道:“此事涉及两国邦交,若水不敢妄言。”

    君王后鼓励她:“老妇只想听听你的看法,说错了也无妨。”

    其实若水早想好谏言:“秦国公子刚入齐宫第一天就调戏宫人,可见品行不端,好色轻德,齐、秦联姻之事,我们必须慎重考虑。”

    君王后凝视她:“年轻人血气方刚,酒后一时糊涂,未见得是品行问题。”

    若水低头答道:“喝酒非但不是借口,酒后乱性更见其品行不端……烈酒乱人心智,浪费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