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大做。在丞相府上,一间宽敞厅室门窗紧闭,风雨不进。范雎把几卷竹简合起,轻轻叹气。
周室已灭,洛邑成为秦国领土,负责工事的朝臣提议在洛水与泾水之间修建一道人工水渠,以灌溉关中四万里盐碱地。如关中建成秦国北方粮仓,将来进攻中原之时,秦军军粮供给无忧。只是此项工程庞大,自西向东水渠长约数百里,至少需十年的建设时间,征用数十万劳役。朝中也有不少臣子反对。
十年之后,自己是否还在这个高位?范丞相沉默着坐于席上。
去年蜀郡一年的收成翻番,岷江的水利不但可防洪灾泛滥,还使河运交通便利,故蜀守李冰极力主张在北方各郡也开始兴修大型水利。这次他回咸阳,特意带回都江堰水利图及从魏国聘请的水工。
那日大殿之上,向秦王详细讲述蜀郡情况后,李冰道:“综观中原六国,无不大兴水利。先有齐国开渠接通淄水、济水,既而魏国引漳水灌溉河内,修鸿沟以贯穿黄河、淮水,这些大小渠沟难以计数,灌溉了万亩良田,百姓从中获益非浅。譬如我郡在兴修水利之后,年年丰收,蜀民安居乐业,难起反叛之心。农业为立国之本,早一日在北方诸郡兴建水利,国家必能早一日受益。”
蜀郡原为秦国的属国,和黔中郡一样,上至国君下至普通民众,常生异心。秦王杀了三位反叛的蜀侯后,直接设立郡县,派郡守,迁秦民。历任郡守在当地兴修水利,使百姓获益,以前紧张对峙的形势渐渐缓解,局面日趋安定。
负责水工的诸臣支持李冰意见。但华阳君当即反对:“微臣以为所谓水利兴国也不尽然。昔日白起将军大破郢都,就是利用楚国的水渠引水灌倒了都城,淹死数十万军民,其城不攻自破。齐、赵、魏三国修堤防洪,壅塞百川,只顾本国利益,在大涝之时决口淹没临国,大旱之时则争强水源,阻塞他国水利……依微臣之见,大兴水利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若战时被敌军利用,反而威胁城池要塞之安危。请大王谨慎为之啊。”
熟知水工的一位大臣自不屑此言:“秦国在中原之西,地势偏高,与六国不同。水流自西向东往低处走,只要我们对水渠的选址正确,咸阳城自然可以固若金汤。”
有的武将则反对:“我国历年征战,从民间征走大量青年劳力,民力困乏,尤其经长平一战,虽然我军得胜,也伤亡不少将士,正需休养生息。开山修渠这样重大的工程,必倾举国之力。若中原各国趁机来犯,如何应对?”
朝廷上分歧甚大,秦王听了半天,各有道理,不得头绪,令子桁与众臣讨论,限期将决策上报。
然而短短数天之内,秦王就变了心思,竟命齐国方士到骊山祭祀乞雨。范雎和御史等众臣此前好不容易谏言赶走了安国君推荐入宫的炼丹术士,虽然秦王最终采纳他们意见,但不悦之色显而易见,一连数日辍朝,这事以前从未有过。如今齐国公主又带来了什么齐国方士,碍于她与子桁的婚姻关系,范雎没有向上次一样领众臣进言规劝,还扣下御史的弹劾文书,但心里却是极为不悦。
最让范雎担心的是,秦王直接从后宫传旨,未与任何朝臣商议。怀着重重疑虑,他叫来客卿蔡泽,直接询问:“你曾出使齐国,可打听过齐国公主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婚事一定,子桁先打发蔡泽回咸阳报喜,免得影响他的计划。蔡泽先前在齐国大殿见过若水一面,当时见她敢教训群臣,就怀疑是公主本人,后来又在秦宫大殿上见过她,对其身份不疑有它:“这位公主天资聪慧,善察人主颜色,在齐宫极受君王后宠爱……”他将当日齐殿上的事情绘声绘色叙述一遍。
范雎听完之后,默然不语。齐国公主行事这般大胆,又恃宠而骄,干预政事,只怕不是幸事。他随手翻起修渠的奏折,又合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