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说明(第2/2页)  舞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载有多少人,但殷八师记载有20000人,按此推算,号称万乘之师的王室军队不过40000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时,作三军才有3000人,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夕作三军,也不过三万多人,这样算来,那些千乘、百乘之国的兵力不会太多。因此主角走的是精兵和奇兵路线,要消灭一个诸侯国并不难,难的是灭国后的处理。

    其次是军礼。春秋时期的政权属贵族阶级专政,相互间有宗族、姻亲关系,因此当时的战争讲究正而不诈。虽说春秋前后期,军礼已开始受到冲击,但其基本精神依然为大多数诸侯尊奉和向往,讲求战争“以仁为本,以礼为固”,战争宗旨“征伐以讨不义”,军事行动“不加丧,不因凶”,战场交锋“成列而鼓”,战后“服而舍之”等等。因此在春秋的战争中发生过许多在现代人的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如《左传.襄公十九年》晋军计划攻打齐国,当军队行至地时,齐灵公去世,晋军立即停止攻击,班师回国;又如晋楚之战,晋军陷入困境,楚军不但不趁机猛攻,反而教晋军如何摆脱困境遁逃,结果反而招致晋军的笑话;晋楚鄢陵之战,晋军曾有多次机会擒获楚共王和协同楚军作战的郑伯,但每次都故意放走他们,并向敌国国君恭敬行礼。因此,主角要发动战争不得不考虑军礼的问题。

    再次,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认识到战争对经济、对人口的巨大破坏。战争只是手段而已,“好战必亡”这个道理在那个时代已经被认识到,何况对于一个现代人。如果你是主角,你会怎么做?

    六、其他说明。

    关于个人名声,我个人认为当时的人并不是很注重名望的。所谓的名声,只是自孔子“正名”后才发展起来的,孔子正是认为春秋前期发生太多的不注重名声的事情,才奔走疾呼发展儒学的。另外,我们不能以后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前人,如春秋时期有一种习俗叫“兄终弟及”,就是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为妻。这种习俗在后世的儒家看来是乱伦,但却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习俗。

    关于商业,这是我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商业是实现理想的一个基础,但当时的商业主要是由政府包办,不符合规范的商品不但不能销售,而且还可能获罪。另外,当时的货币体系相当混乱,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制约了商业的发展,让我无处下笔。

    关于主角的前期动作。主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看似做了很多事,让人读起来有些荒唐,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主角其实所做的大事并不多,这些事情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可以完成的。主角把这些事集中起来做主要是要最短的时间内阻止秦国的强大,先埋下伏笔,等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才发动,否则以后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作为一个现代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关于地名,历史上的地名曾多次演变,至今不知变更了多少次,要在本书中准确的标识古地名,可能有难度,因此,我在本书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古地名和现地名的情况,请读者予以谅解。

    关于行文拖沓,这是一个硬伤。说老实的,本人的文字功底很差,不能写出很简练的文字,在以后的文字中,我会尽量写得简练些。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