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轼命令黑衣军和近卫军骑兵秘密的潜伏在他们的归路上,准备和中原一军主力一道消灭宋鲁军。
当宋军离开大营时,姜轼让姬横率主力部队出犄城追击宋伯子力所率的宋军,自己随王子狐的预备队随后出发。
犄城频繁的大规模调动兵将没能瞒过联军,王子狐本来也没打算主力调动时要瞒过他们,想通过主力的调动引起联军的恐慌,他知道军队一旦撤军势必会引起士气的低落,此时如果得知敌人的追击肯定会更加慌乱。
由于犄城战斗大部分损失的是步兵,联军的千余辆兵车基本上保持完好,鲁侯领着曹、郯等诸侯只留下二百辆给宋侯、二百辆给了公子段,剩下的八百多辆全部自己带走。为加快撤军速度,他们选择了沿着大河北岸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后撤。宋侯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抛开通过郑境的捷径紧随着鲁侯的军队后撤。
联军的后撤路线打乱了姜轼的部署,黑衣军如果要作为主力的北翼先运动到联军北面埋伏的话肯定要穿过鲁国的军队,才能完成战略部署,但现在鲁军沿大河而行没有给黑衣军留下穿插的空间,使黑衣军无法到达指定的位置。加上弗涅为加快回军速度,他采纳了曹侯终生的建议,让每辆兵车多搭乘两到三个步兵,让兵车先行每五十里停留下来组成防御阵型,等待后续的步兵到来,如此既能加快速度亦可防止长安军的进攻。
由于鲁军有了大量的兵车,鲁军的行进速度相当快捷严密。姜轼见状当机立断,命令黑衣军向近卫军骑兵靠近,两部骑兵合在一起,伺机先摧毁落在后面的宋军。至于作战的地点和时机由叔纲和燕枢自行决定。
叔纲和燕枢商量后,觉得必须要等宋军与鲁军拉开距离后才能对宋军发起进攻,否则会遭受鲁宋联合攻击,单凭这一万骑兵有些难以应付。出发后三日,叔纲和燕枢终于找到了机会,鲁宋两军已拉开了五十余里,但此处一里宋国边境不远。
他们选择的战斗地点是一片地势很平缓的地方,这是由大河的冲积出来的平原。二人分别领着近卫军和黑衣军呼啸着杀向忙于往回赶的宋军。为慎重起见,叔纲所领的近卫军骑兵没有投入战斗,而是密切监视着鲁军的动态,防止它回援宋军。燕枢的五千黑衣军齐声呐喊,排山倒海般杀入了宋军当中,拉开了长安军反攻的序幕。
宋军没心思恋战,夺路而逃,北杀得七零八落,四散逃命。宋侯子力制止不住,只好跳上车就跑,在十余辆战车的保护下冲出了重围。燕枢一开始就盯上了宋侯,但碍于宋侯乃一国国君,按照周制军礼的要求,在战场上遇到诸侯国君必须下车敬立。燕枢虽很小时就接受了另外一种教育,但对周制军礼还是有了解的,何况在战场上首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办,眼睁睁的看着宋侯逃离了战场。
这一仗黑衣军以极其微弱的损失杀死宋兵千余人,生擒宋兵二千多人,只走脱了宋侯三四十人,宋国的军队基本完蛋。叔纲与燕枢留下一千黑衣军看守俘虏,领着其余的骑兵又往前追了过去。
鲁侯看到宋侯狼狈的逃入的样子大吃一惊,当听完子力的哭诉后,没来得及安慰宋侯就马上与太宰让商议该如何应付追兵。太宰让思索良久,他建言鲁侯借护送子力回国为由转而通过宋境回曲阜,但由于宋国实力大损,未必能挡住长安军的进攻,应该留下五千士卒协助宋侯抵挡长安军,以争取时间回到鲁境。
鲁侯知道宋国此番必不能免,有些想趁人之危吞并了其土地,但太宰让急阻止了他。太宰让认为如果此时吞并宋国,势必引起其他诸侯的反感而倒向王子狐一边,得不偿失。鲁侯虽然认同了太宰让的观点,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
宋侯前些时日虽然对弗涅有些不满,但此刻听到他愿意护送自己回睢阳并留下五千士兵给自己抵抗长安军,心里十分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