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3 济州大战 II(第1/4页)  南宋之工业革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州与任城,驻扎着两万蒙古大军。倘若赵范从嘉祥上岸去攻打东平府,则这两万蒙古兵便可以抄了赵范的后路。此事一旦发生,赵范大军必定会前后受敌。在前往东平府的途中,有大约几十里是没有海军支援的。大宋军中骑兵数量有限,况且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赵范的粮草没带多少,供应原本就有些受紧,倘若再给蒙古兵断了后路,虽说不致落败,但要取胜也是艰难之极。

    赵范与众将商议之后,有了计较。既然蒙古大军集压在济州,便索性一举攻破济州,等收拾了这两万蒙古兵之后,再攻打东平府便是轻而易举了。

    一万名随船的士兵陆续上了岸,在距离河边约五百米处起营。

    五百米是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倘若蒙古骑兵突袭,首先,其在两公里外便会遭到船载迫击炮的远程攻击,五百米外会受到船载机关弩的攻击,大宋士兵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后撤。

    在赵范看来,只要有大宋海军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蒙古大军始终未见出城迎战,但赵范早就做好了应对策略,六十架机关弩早已准备就绪,倘若蒙古兵夜晚突袭,定会损伤不少。当然赵范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是蒙古军队尽数出战,岸上的宋军自然也会死伤不少,但有了战船的掩护,也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到了晚些时分,沿着南清河陆路行军的两万士兵也陆续赶到。这两万士兵的行军路线位于南清河的西岸,无论是向北前往六十公里外的东平府,还是向东前往十几公里外的济州,这些士兵都得渡过南清河才是。

    当晚,南清河面上运输船往来绝,到了凌晨时分,留在西岸的只有三千不到了。

    济州城中。

    自与金国开战以来,蒙古大军逐渐深入中原大地,金国的城池也被蒙古兵陆续占领。中原城市的房舍众多,但蒙古包却并未消失,只要蒙古大军所到之外,必定会支起蒙古包,一是因为蒙古将士习惯了住在蒙古包,二是此种住所无论是搭建还是拆运都极为方便,这也与蒙古军常用的突击战相适应。

    如今的济州城外,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蒙古军帐。精干矫健的蒙古武士穿梭于军帐之间,人群中偶尔传出欢呼之声,却是有几名士兵在军营中间的一片空地上摔跤。一名膀大在腰圆的蒙古武士,头得没错,自然要小心为上的。”说着,将传令兵叫到跟前,细细叮嘱了很长时间,那士兵领命而去。

    岸边的士兵,已将步兵排成了方阵,又在方阵前方穿插布置了六十架机关弩与十二门直射火炮。六二型迫击炮,被安放在了河岸边,八二型迫击炮则被直接安放在了船上。过了没多久,瞭望台上又传来了新的军情,集结在济州城外的蒙古骑兵已达一万五千人!

    难道蒙古大军竟然要让一万五千骑同时冲锋?眼前这片空地虽然开阔,但与蒙古草原相比却仍是相差甚远。一万多骑同时冲锋,就是阵型也难得排开。

    李不伟已下了船,身穿一件量身定做的铠甲,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士兵之间。李不伟的铠甲无论是颜色还是风格,都与赵范、冯千里等人大异。李不伟穿着这件重达十几公斤的衣服,走起路来颇为不便,他缓布走上了临时搭建的观战台,站在了赵范身边。

    李不伟刚刚站稳,陆天立即招呼几名亲兵,在李不伟身前立了一块木板。看这木板的质地,坚硬无比,寻常箭矢决计无法射穿。这木板的上端,开了一个约四十厘米见方的窗户,窗户上安装的是一块厚达五厘米的玻璃板。

    这件装备,整个大宋军中只有李不伟能享受到。在李不伟离开临安后,周依依担心李不伟的安全,想方设法找到谢道清,请她在赵昀面前不时提及一下,务必保证李不伟的人身安全。赵昀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原是史弥远的原因,但能将皇位坐稳,却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