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满天飞1
有的族户还设立家神案,与祖先神龛并列于西墙。
满族一般在西炕前祭祖,将供糕和祭牲(主要是祭猪)在祖先神位前摆设后,萨满便开始请神享祭,萨满举行仪式后,合族分享祭品,吃光为吉。
祭天,也称“院祭”c“祭神杆”,祭天,满族萨满文本写为“安吉胡拉拉吉孙”(意为“念宴请话”),在满族百姓看来,“祭天”一词属于官话。人们称此祭为“念杆子”c“祭神”c“还愿”,因祭礼在庭院举行,也称“院祭”,祭天,除了一般的祈佑外,还带有还愿性质,某人为某事向天神乞求庇护,并发誓如达到目的便向天神设祭,以报天恩因此祭天的萨满词中常掺有一些个人或族姓得天佑助的叙事。
人们将杆子立在祭天仪式中代表神位,人称神杆。在某些地区还保留着以树祭天的记忆,据调查,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吉林乌拉街富察氏的祭天活动仍是在村外一棵老榆树下进行的,富氏家族世代视此树为神树,祭天之前,在神树下堆起石头,将猪的四蹄绑好穿在一根铁杠子上。用堆好的石头架着吊起来,下面放树枝和干柴,向天神焚香磕头毕,便点起火来烤生猪,其时,人们还把早已准备好的白高丽纸剪成三角形,挂在神树上。用猪血往上泼,使得白纸染上了斑驳的红色,祭毕。人们坐在神树下,用刀片挑着烤得滋滋作响的猪肉,这种略带有原始野趣的祭天活动,影射了满族渔猎时代的民情风俗,直至今日还有百姓称祭天为“给外头”,暗示该项祭祀的原始郊祀意义。
杆子立在院内大门的东侧,下面要有石座,用以支撑杆子c对此石座,满族的不同姓氏中有许多神秘的解释,比如把它看成长白山的化身等等c杆顶端削尖,涂牺牲鲜血,以祭天神,接近顶端处,扎草把,上置五谷杂粮c供神的纯乌毛猪的杂碎与完整的生殖器,萨满跪在杆子前面高声诵读祭天祷词,内容多为祈福c祛祟。
念杆子毕,将猪煮熟,然后切成大肉片供参祭者分享,满族习俗,在太阳落山前要吃完祭肉,并将剩骨埋到野外或烧掉,烧后的骨灰顺于河中。
祭后的杆子也要烧掉,将木灰放入河中,或将杆子送到野外干净处,有的则将它在院中保存,杆子是圣洁之物,保留杆子之家,要把神杆立在大门以里c院子东南角的地方,石座同时移至,使杆子靠住,神杆上不能拴牛拴马,也不能在附近放猪c喂鸡太阳照射的杆子影子,人也不能随意通过,要绕过去,表示尊敬,下一次举行祭天典礼时,再换新杆子旧杆子拿到河边烧了,木头灰和渣子放在河里冲走。
院祭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换索,满族常在祭天时就进行祭佛多妈妈仪式,即给孩子们换索,佛多妈妈的神位为悬挂在西墙神龛下装子孙绳索的口袋。也叫子孙口袋,一般是黄色布制,大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一般一尺半长,一尺余宽。袋口穿上绳,可以收口,里面装有一条小姆指粗细的“子孙绳”。人们戴的索
线就绑在这根绒绳上,祭时口袋内的绳子拉到室外柳树上,供祭祀c换索用。祭毕收藏如旧,挂在室内,满族人带索线只是在祭祀活动时带一下,然后就收藏在“索口袋”里,换索仪式常常是在家祭跳神的第二天举行。一清早,族长或萨满请出“佛多妈妈”口袋,取出“子孙绳”。一端系在挂索口袋的长钉上,一端拉出来,从正屋穿过堂屋拉到庭院东南侧事先立在那里的新柳枝上仪式开始,先摆牲献祭,烧香祈祷。在进行祭祀时。常见两个萨满系腰铃。打手鼓。手舞足蹈地唱着,如果是简单的换索,只念祷词,萨满不跳舞。祭时众家庭成员要跪在“佛多妈妈”口袋前焚香磕头,然后到外面柳树枝前再磕一次头;主祭者向“佛多妈妈”祈祷,高唱赞歌,乞求子孙娘娘保佑孩孙平安然后将上次换索后新生的子女,根据性别在子孙绳上系个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