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战守方略(二)(第1/2页)  袁崇焕之孤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启六年八月,他在总结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来辽东军事形势变化特别是近八年来辽事败坏的教训基础上,向朝廷上《辽事治标治本疏》――关于治标,他认为核心就是死守宁远。他料定鞑子兵决不敢越宁远而攻山海关,所以宁远无失、关门紧闭,便是万全胜算。针对毛文龙所谓的“镇江之胜”和马世龙的“兵败柳河”,他表示出了对冒然出战的坚决反对:

    彼之远来,利速战,能战之兵,又利在得战。臣只

    一味死守,令至无得而与我战,便自困之,惟困之乃得

    而与图之……

    臣布置于关外二百里内,或断或续,亦合亦分,有

    守有不守,必图一恰当之报,断不令敌近关门。关门只

    紧闭,不令一兵出入,便是万全胜算。故不贪功,便无

    由致败,若贪一击之利与之交锋,从前之祸立见。此为

    治标之法。

    说到治本,他认为既不能片面强调“守”,也不能片面强调“战”。他要实行的,是把守与战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且守且战”和“且筑且屯”。要守,就要凭坚城据险而守,必须实行“坚壁清野”,逼迫兵临城下的鞑子兵陷入困境;要战,则只有采取“乘间击惰”了,避实击虚方有可能取胜。

    他写道:

    若治本,则难言之,然又无容不治者也。

    ……以辽人守辽土,上下井牧之相附,寡而有多之

    用,且守且战,且筑且屯,抚西虏以拒东夷。来岁屯种

    之所入,可以渐减海运。大段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

    惰,以为随机应变。如水到渠成。

    ……但未去之日,宜一日经营,偕诸臣苦心戮力,

    务以生聚为节省。事则年治一年,饷则日省一日,务还

    祖宗幅员、法制之旧。盖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月计不

    足,岁计有余。战则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

    不足。不必侈言恢复,而辽无不复,不必急言平敌,而

    敌无不平,即此一番更定,奴自不能为患。即以下手之

    日,为结局之日可也。盖人可递易,而着数不可更移。

    如金城图上方略,以夷攻夷,卒之偿如左券。主谋先定

    故也。

    “以辽人守辽土”是治本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连同“以辽土养辽人”一道为袁崇焕所高度重视: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进则因粮于敌,退则寓兵于

    农。兵家正法,势在必屯田。

    人谓兵安可以为农,臣正谓不能为农者,定不可以

    为兵。要在上下相通,其耕而获者,不必在官,不必在

    私,只地无遗利,人有余粮。一年余三年之食,人得以

    有其生,始得以有其人,人为我有,而敌不足图矣。

    袁崇焕一直把“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与“主守而后战”的战守方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辽人守辽土”即以辽人为兵;“以辽土养辽人”即以辽人屯田――他认为:这可以有效地利用辽东当地的人力与物力,既可安抚边民,使敌欲进而无所导,又可逐步地减轻朝廷的负担。它是以恢复辽东失土为前景,因之是支持长期战守的长久且可靠之计。

    至于战法,袁崇焕又总结道:

    辽东之坏,虽人心不固,亦缘有形之险颓塌不堪,

    实无可以固人心者。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

    著。

    为了能够步步向前推进,宁远战后不久,他特别设计了一个方案:他命赵率教统兵驻守前屯为后援,又命满桂统兵据守宁远为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