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还是在宁远学宫这个老地方,如同第一次议和一样,袁崇焕接见了方吉纳和温塔什二人。
方吉纳和温塔什一进门,便恭恭敬敬向袁崇焕行大礼,随后方纳吉呈上皇太极的求和信,又作揖再三道:“督师大人――我朝汗王听说督师大人复出,特派我二人前来表示祝贺。”
袁崇焕接过信来,看也未看,转手就递给了身边的程本直,淡淡言道:“本督师谢谢你家大王了。”
温塔什接道:“我朝汗王真心希望与贵国重开和谈……”
袁崇焕却微微笑着打断了他:“双方能和,当然好喽――本督师还是那句话:和亦有道,非一言一语可定。劳烦二位回去告诉你家大王:若怜恤百姓而求和,则务必深思和好之道,从而作出诚心诚意之举。”
方吉纳连忙答道:“督师大人所言极是,我朝汗王也是这样对我二人说的――请督师大人放心,相信我朝汗王也一定会作出诚心诚意之举。”
袁崇焕指了指身边的程本直,向方吉纳和温塔什言道:“这位程先生就是本督师的代表,在今后的时日里,专门与贵方谈和议之事。本督师相信你家汗王也有诚心,更希望贵我双方都能够坦诚相待,真心议和――好了,祝我们这次的议和能够成功,可不要再走了上次的老路哟!”
方吉纳和温塔什高高兴兴地回沈阳去了,此后又来来往往好几次――从崇祯二年二月到闰四月,对于皇太极的求和,袁崇焕就这样将其拖了三个多月,双方只有信使往返,而议和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闰四月二十五日,方吉纳、温塔什又带来了皇太极的信。在信中,皇太极向袁崇焕提出了求和罢兵的条件:
金国汗致大明国之袁大人:
大人复书有令我务思和好之道,我意为,往昔和睦
相处时,边内俱为汉人,边外俱为女真,并非杂处,盖
因居处日近,乃越境窃盗犯事,渐次兵戎相见矣。今我
等若讲和好之道,必使边境届时锭离。现因人民离散,
父子兄弟妄行往来,恐仍似往日杂处之际,奸细、逃人、
盗贼不绝。今诚若和好,则以大凌河为尔之边境,以三
岔河为我之边境,空其中间,易查逃人、盗贼,不致滋
生事端,讲和之道可保长远。再尔书云,封谕则用国宝,
否则不得轻用。若此,则铸给我“金国汗之印”。再有,
和好之礼尔国应给金帛亦当熟计之,设若以我等同察哈
尔汗,我必不允。我之意即如上言。我诚愿罢兵以享太
平,故尽言之,尔亦当开诚心持正道以相答。仰面而观,
天实鉴临,勿得玩弄诈谋。
以三岔河、大凌河为边界的无理要求,当然是袁崇焕所不能接受的!他当即写了回信,断然拒绝了皇太极的无理要求:
钦命巡边使兵部尚书袁敬复大王帐下:
读大王所遣之特使来书,首言和好。仰面而观,天
实鉴临一语,天地鬼神实共鉴之。
天之心即上之心,亦即吾之心也。上若诚心,我则
岂可欺妄上,若实心我则岂可虚伪?兴亡由天,何欺妄
虚伪哉?惟十载军旅,今欲一旦罢之,虽有大力,非三
四人所能胜任,非二三言所能结束,要在上之明决耳。
我国幅员九州,所失辽东之地,初非上之所有也。
辽东之人西来,坟墓皆在于彼,其心能不思先人之骨乎?
因不合众意,我受之而不敢言之,是以亦未奏于帝。又
往来之礼,或有尊卑,我帝仁明弘远,初不介意,愿以
名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