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2章 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之五(第2/6页)  袁崇焕之孤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联络与哈喇慎合,可得三万人;诸部惟永邵卜最强,三十余万人;若合卜石兔之兵,可御插汉’。上善之”;

    十三,“是月,插汉虎墩兔憨与卜石兔、永邵卜战,私卜五榜什妻走,屯延宁塞外,穷兵追。”(《崇祯实录》卷一,崇祯元年九月辛未)

    崇祯元年十月:

    十四,袁崇焕与郭广召三十六家“亲谕之”(《崇祯长编》卷十四,崇祯元年十月壬辰);“哈剌慎三十六家向受抚赏,后为插汉所迫,且岁饥,有叛志。崇焕召至于边,亲抚慰,皆听命”(《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崇祯二年二月、三月:

    十五,喀喇慎三十六家“哀求”袁崇焕于高台堡通市度命,崇祯皇帝下旨严禁,袁崇焕上疏申述理由,则又有皇上严禁之外的“计口量许换米”一旨。(《明清史料》兵部行《督师袁崇焕题》稿,甲编第八本第七零七页)

    后金――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七月:

    一,宁锦大战战败之后,皇太极内外交困,其一,是在内部陷入了困境:一是皇太极称汗后,遵照太祖遗训,仍然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理”(《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正月丁丑),实际上就是大家轮流执政,以至于皇太极“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正黄旗一贝勒也”(《天聪朝臣工奏议》胡贡明五进狂瞽奏);二是与明朝开战,遭到了明朝的经济封锁,建州的人参、貂皮等特产失去了传统市场,因此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惟是年来,国用不舒,仓廪空虚,民众地薄,生养不足”(《天聪朝臣工奏议》孙应时直陈末议奏),同时,由于漠南蒙古和朝鲜对建州的封锁,使得后金“银两虽多,无处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盗贼繁兴”;三是天灾严重,“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六月戊午);其二,外部问题也很严重:一是此前不久皇太极派阿敏入侵朝鲜、虽然威逼朝鲜与后金结为兄弟之盟,但朝鲜并未真正屈服、以“事皇朝者所以事大”的态度仍和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第六章;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八,第3303页);二是蒙古察哈部林丹汗,在明廷的支持下与建州争雄;三是宁远、宁锦两次大战都败于袁崇焕之手,说明明廷在熊廷弼、孙承宗之后还有主持辽东大局的人才,而且仍有相当实力。因此,皇太极深感不安,认为“今汉人、蒙古、朝鲜与我四境逼处,素皆不协,且何国不受讨亏我,积衅既深,辄相窥伺。”(《清太宗实录》卷九,天聪五年六月辛酉)

    二,皇太极继汗位后,继承其父对蒙古各部联姻结盟的政策,把打击的矛头首先指向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早在天聪元年二月,皇太极主动邀好受林丹汗欺压和侵掠的奈曼等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蒙古奈曼、敖汉等部贝勒即率众来附,以求得后金保护。(《清太宗实录》卷二,天聪元年二月已亥)

    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二月:

    三,喀喇慎部贝勒苏布地杜棱、朵内衮济等,致书皇太极,希望后金出兵,乘胜一举消灭林丹汗。皇太极立刻同意合力举兵、共讨林丹汗。(《清太宗实录》卷四,天聪二年二月癸巳;丁巳)

    四,皇太极一征林丹汗。(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第六章《后金侵略朝鲜》)

    天聪二年七月:

    五,喀喇慎部遣使至沈阳,谈判议和,结成联盟,共同攻打林丹汗。(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第七章《征抚漠南蒙古》)

    天聪二年九月:

    六,皇太极二征林丹汗。(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第七章《征抚漠南蒙古》)

    天聪三年正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